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体育与游戏的全球实践及启示 2020-06-0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传统体育与游戏方面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传统体育与游戏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构成,认为其具有文化、社会和体育的多元价值;在全球主要实施的保护工作包括通过引导与协商形成多边共识,通过列入"非遗"名录形成国际规范与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强化保护与推广以及举办赛会、融入教育等。对我国的启示: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推动优秀项目进"非遗",通过"多维度"保护和强化族群记忆等。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史考述 ——基于《建议案》和《“代表作”计划》的双线回溯 2020-06-0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中,1989年出台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启动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可谓两条既平行又相互交织的工作进路。本文旨在从学术史回溯的角度,更为精当地勾连20世纪70年代以讫2003年《公约》出台这一历时性脉络中各种关联性事件,并为基于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而开展的学术史研究提供概念工具更变和实践方略演替的系统参照。
-
非遗资源产权确认与交易的立法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族群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文化资源,其“活态性”特征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融入新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非遗资源的产权确认与产权交易,离不开非遗资源的创新创造,离不开创意成果的市场转换。当下,有必要依循非遗资源“公权”与“私权”并存的法律属性,结合非遗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尊重非遗、保证非遗传承“原真性”的基础上,以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内容,关注核心技艺与核心意蕴的产权确认、产权授权和交易监管,确定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以保护与发展并存的理念,展现非遗的文化价值与资源效益,守护私权权益。
-
文化扶贫战略下陕西非遗外宣翻译及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近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而陕西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尚且存在众多非遗保护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解决。由此,在文化扶贫战略下对本地非遗英翻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最佳选择之一。
-
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 2020-06-01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凯里学院举办"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学员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同时还举行"非遗.生态.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等。凯里学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把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
-
口述史视角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研究 2020-06-01
以口述史的视角,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访谈,总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与不足,探讨其保护路径。提出加强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料挖掘、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开发、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推广普及、强化法律保障的武术非遗保护路径。
-
基于R M P分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姿态万千,发展海洋非遗旅游是发挥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优势、活态保护与传承海洋非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RMP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概况、旅游市场、产品类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应加快以资源为优势,合理有序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海洋非遗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发挥创新驱动引擎作用,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海洋非遗旅游开发保障机制。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文化生态空间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空间,加强对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是实现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的重点。文章运用文化生态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场域理论对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模式开展探讨,并提出模式具体实施的对策建议:建立文化生态空间信息系统、确立文化生态安全识别标准、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动力系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