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 ——以“安顺地戏案”为例 2020-06-01

    我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这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不同程度的不法侵害。拿起法律武器走诉讼的道路是应对侵害的主要手段,而诉讼过程中又面临各种问题,只有了解并把握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论文通过非遗第一案"安顺地戏案",分析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 云贵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2020-06-01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非遗保护立法、保护实施及生产性保护等方面云贵两省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两省非遗保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基础牢固、人才相继,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等因素,但在非遗保护和开发中也存在制度落实不全面、工作力量单薄、开发过度或者文化传承缺失等现象,急需要努力完善。

  •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一体化传承模式的构建——以忠信花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为例 2020-06-01

    学校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鲜活和最重要的载体。针对当前非遗教育教学活动与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研究者以忠信花灯为例,探索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构建一体化传承模式,通过美术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创新研究 2020-06-01

    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依循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结合非遗自身特点,创新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拓展非遗生产性保护视野,更新非遗生产性保护手段,是当下非遗保护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赋予了非遗保护更重要的历史责任。

  •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以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国际化大都市,非遗的外宣翻译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手段。文章以海派皮影戏为例,分析上海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上海非遗文化普及、人才培养、推广途径等逐一研究探讨并给予了相关解决方案及建议。

  •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布洛陀介绍文本英译研究 2020-06-01

    布洛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主要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广西非遗介绍文本翻译现状及不足,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出发,对布洛陀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分析,探讨译文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期为广西非遗介绍文本翻译提供参考。

  • 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民俗是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类别中,民俗属于基础文化,保护传承好民俗文化是进行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民俗不断变异、演化和发展,且生生不息。如何使民俗类非遗在当代更好地保护传承,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科学辨析民俗事象,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观;遵循民俗文化的演化规律,在保护中传承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复兴民俗文化;盘活民俗资源,发展有特色的民俗旅游四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探讨了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传承途径。

  • 楚釹子:让“花丝镶嵌”从海南自贸港走向全世界 2020-06-01

    她的作品中,我们看见极度专注中创造的世俗之美,古典的尊贵华美一如既往,安然精致的宫廷艺术依旧雍容大气,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融入她血液中的博大创造精神。花丝镶嵌在2008年被列入了非遗名录。直至2014年,"繁花"花丝手包成为APEC国礼之后,花丝镶嵌才又重回大众视线。楚釹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脑海里联想的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类婀娜多姿、尽显古典气质的古风女子,再结合她的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就更加先入为主地认定了。没想到除了我想象中的典雅古风,她的气质中还透露出一种时尚大方和干练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