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

共检索到 29 条数据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特征及展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外宣译介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途径的创新与补充。通过梳理国内近20余年非遗翻译研究,发现非遗译介研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译介研究项目也呈多样化,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方法论证是非遗译介研究的焦点。文章最后试探性地提出了非遗译介研究发展的方向。

  • “非遗”视域下淮北面塑艺术的技艺特征研究 2020-06-01

    面塑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技艺即将失传。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保留与传承这种民间艺术,以淮北面塑为对象,探讨其"非遗"视域下的技艺特征。从面塑制作工艺、题材、造型、色彩、文化价值等诸多方面完整归纳了淮北民间面塑的艺术特征,以期补充和发展关于淮北民间面塑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希望可以探求淮北面塑艺术的创新渠道,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淮北面塑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 新晃天井寨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推”的整合性保护策略 2020-06-01

    傩戏"咚咚推"是由特殊的地缘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孕育发展的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兼容并蓄汉侗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对天井寨傩戏"咚咚推"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认为创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诞生的地缘环境一同整合为具有地域亲缘和文化认同的整体,保留"非遗"项目的原始特质,与地方文化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非遗"项目"咚咚推"保护与活态传承的一个可行的途径。

  • 传统美术类非遗造型的基本特征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中国,非遗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美术类非遗的造型,探究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程式性等特点。

  • 广府文化影响下番禺沙涌鳌鱼舞的艺术表现特征 2020-06-01

    番禺沙涌鳌鱼舞作为广东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府地区与水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得天独厚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决定了鳌鱼舞兼具传统的舞蹈功能和较高的民俗价值,它不仅是以一种活态的舞蹈艺术形式存在,而且还是融合多种姊妹艺术包括广东音乐、竹扎技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笔者通过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到当地进行实地采风调查,对鳌鱼舞进行文化根基的探索以及表演形式的探究,为了更好地保护广府民俗民间舞蹈艺术,符合我国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趋势。

  • “非遗”河南坠子艺术特色及传承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作为河南地方戏发展至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表现方面,河南坠子的音调、唱腔流派都展露出鲜明的程式化艺术特征。在河南坠子传承的过程中,在新时代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保护这一濒危剧种迫在眉睫。本文将以河南坠子的艺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深处的文化魅力,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对“非遗”河南坠子进行传承保护。

  • 湖南省非遗传承人分布特征及其对非遗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使命,在非遗旅游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分布结构及其对非遗旅游发展的影响,包括对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产品开发、项目投资、产业效益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影响,并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提出湖南省非遗旅游发展的对策。

  • 衢州乡村非遗英译“口述性”特征缺失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种发展性传播,主要以人为传播媒介,通过口耳相承的方法得以留存。英译作为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向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优秀文化的发扬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当前的衢州乡村非遗英译的"口诉性"特征缺失,导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从词句、语体语篇和文化语境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实现非遗英译"口述性"特性的英译对策,使衢州乡村非遗英译更接地气,对于其外宣传播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