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各个时代民族生活,凝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服务社会和群众.全面有效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走进快节奏现代生活,就要结合现代人文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办法.本文主要分析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深入研究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 2020-06-01
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发掘与传承保护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堪称山东省县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青州非遗扎根于丰厚文化底蕴的青州,具有鲜明的乡土民间特质。青州市进行非遗开发和保护,善于发掘民间资源,“淘”生活中之“宝”,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全面而细致地开展工作。青州非遗传承强调回到生活中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性利用,通过“造血”实现活态传承。概言之,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
因技艺施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现代生活 2020-06-01
近年来,凤翔街道办事处在辖区范围选出发展潜能比较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利用资源的再生性,将历史的、静态的、古老的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相融合,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变成现代的、时尚的、融入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为古老技艺注入现代设计与审美理念,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根据技艺的发展潜能,实施不同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策略,达到既传承非遗文化,又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
2018“锦绣中华”恭王府非遗惊艳大秀 2020-06-01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嘉宾以深刻而独特的美学体验。此次非遗服饰秀的大多数时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传统工艺,涵养东方美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
-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近年来正日益成为我国构建新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
“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 2020-06-01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
2018中国·上海“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2020-06-01
4月15日,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手增爱公益基金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上海“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高峰论坛。上海市文广局公共文化(非遗)处副处长葛永铭,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
-
汪大伟:将传统带入现代生活,以非遗连通世界文化 2020-06-01
汪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大学是2015年文化部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试点高校,2015年7月开设第1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开设了19期,学员人数400多人次。目前,上海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在创新转化方面是最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之一,相关工作在全国交流会议中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上海大学非遗研培项目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提供了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