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7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79)

共检索到 79 条数据

  • 万载“开口傩”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发展* 2021-08-26

    万载“开口傩”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发展*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不仅可以表现出新的功能,而且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新的结构,以一种新的结构—功能作用于现代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开始,通过企业化运作,逐步实现规模化,而且还可以在不同产业中以不同的形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拉长"非遗"项目的产业链条。

  • 济南市鲁绣传承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0-06-01

    鲁绣,是山东地区代表性刺绣,史称“齐纨”“鲁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兴于春秋,盛于秦汉,历经时代更迭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冲击,鲁绣行业日渐式微。为加大对鲁绣行业的关注与扶持力度,济南市、山东省分别于2008年、2009年将鲁绣列入济南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山东省省级非遗代表

  • 设计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探索——以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

  • 立足传承保护 走向现代审美——壮剧《牵云崖》排演的美学价值 2020-06-01

    2006年6月,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成为壮剧“非遗”的传承基地,壮剧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一个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乃至对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研究,有赖于该剧种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戏剧作品,只有在不断的排演创作的“活体”践行中,才有可能真正深化对该剧种本体的认识,走出一条承袭传统、探求新杼、积累经验、固本求新之路。广西戏剧院壮剧团自2006年进

  •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再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2020-06-01

    由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物流高速流通,传统手工艺品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艰难。以黄陂泥塑制作工艺为例,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可以将现代3D 技术与传统制作工艺相结合,利用新颖的传承方式,吸引更多民众和企业关注到泥塑这项非遗传统艺术,实现非遗再传承,来带动经济发展。非遗,不仅仅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工艺制作流程,它更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精神,是不能遗失、不能忘却的。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右江麽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模式探讨 2020-06-01

    本文分析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的发展背景及其传承所面临的困境,论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优势和途径,提出转变学生观念、给年轻传承人提供助学金、培养创意人才、开发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等做法,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