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2 条数据
-
“非遗”校本课程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2020-06-01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与民族集体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专门机构去保护它,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去传承它。"非遗"校本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家美育工作指导方针、新课程改革理念、"非遗"文化特征、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探讨如何实现"非遗"课程的美育价值,为相应的教学实践提供思路,助力总体育人目标的达成。
-
基于生态理念的汴绣非遗文化产品设计 2020-06-01
设计说明以汴绣图案设计为出发点,基于和谐自然的生态理念,创新设计出清新自然的林草植物、富有生命感的花鸟鱼虫形态。白鹿在树林间穿梭,燕子在枝头上飞翔,天鹅在水草中嬉戏,鱼儿在落花下追逐,再搭配明亮典雅的色彩,与简洁实用的现代设计理念相呼应,富有亮点元素艺术之美,可制作成装饰餐盘、扇面、旅游纪念品等。实现了非遗产品的活化传承,体现出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现代生活增添装饰美感,提高大众审美情趣,并增加对非遗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汴绣艺术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河南开封汴绣艺术是黄
-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 2020-06-01
永定土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反映了客家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也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挖掘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的人文和谐、精神和谐等文化底蕴,发挥资源优势,营造集生态、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大环境,培养非遗传承的生力军,壮大非遗传承的队伍,制订村规乡约等,以利于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
-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通过非遗场馆将遗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各地非遗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馆的定位、展陈理念及展示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当前值得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非遗进校园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2020-06-01
十八大以来,国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保护力度,扶持传承人个人的发展,鼓励用当代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分析探讨了"非遗进校园"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包括非遗传承人的专题讲座、本土非遗文化和技艺的采风考察、通过专业教师将传统技艺引入课堂以及鼓励年轻一代进行创作实践等内容.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衢州非遗的英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传统。衢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非遗是其鲜明特色之一。基于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翻译观念,该文主要从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来探讨衢州非遗英译存在的问题,并从"三维"翻译观念出发为衢州非遗的英译研究提供建议。
-
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示与运营策略探析——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非遗保护工作和旅游行业创造了时代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旅融合下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何发挥非遗馆的作用关系到游客的文化休闲质量,也关系到非遗保护与非遗致用生活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场馆现状,并以三个维度剖析现状缘由,最后从游客参观和内容传播方式、展示理念和语境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地思考。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馆展示理念与运营优化路径。
-
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国陶都”佛山石湾东平河北岸为例 2020-06-01
佛山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工业逐渐外移,加之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力推行,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石湾陶塑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一度濒临消失。如何打破窘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城市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佛山石湾的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可结合三大策略:连线策略,以线带面,加强线性导向的建设投入;创新策略,聚焦非遗传承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融合策略-以人为本,打造融于人民生活的滨水区;最终实现"南国陶都"的回归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