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

共检索到 19 条数据

  • 骆越天琴音乐之非遗文化的生存现状探究 2020-06-01

    壮族天琴艺术自2007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目,至今,各机构各部门大力打造壮族天琴艺术,民间民俗音乐的发展也不断丰富天琴音乐文化,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天琴音乐文化互助互利。因此,本文将从过去壮族天琴艺术的历史记载和骆越先民的原始信仰开始梳理,结合调研探其根源;再从地方旅游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当地音乐文化的推进,找出其互动关系,进而从非遗的视角探寻当今壮族天琴音乐文化的生存现状。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凤阳花鼓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为指导,全方位考察凤阳花鼓的生存现状,厘清了凤阳花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并针对这些特质,提出运用非遗以人为本、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真性保护、整体保护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府牵头、机制保护,以人为本、分类保护,核心区域、完整保护,非遗基地、深度保护的保护对策。这些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对策,丰富了凤阳花鼓保护的学术研究内容,也可供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凤阳花鼓保护规划的时候加以借鉴,从而达到保护凤阳花鼓的目的。

  • 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云南省苗族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各地州保护不均衡;发展与传承经费严重不足;苗族同胞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四级档案数据库;基本无传习场所;未建立陈列馆;竞技性项目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人各地州后继乏人;传承人传习经费不到位等是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发展与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生存状况探析 2020-06-01

    克拉玛依木偶戏始于1993年,首先由木偶戏传承人姚连成发起,成立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戏团这几年曾数次荣获本地和全国的奖项,以姚连成为代表,先后培养了50多位木偶戏传承人。但伴随着影视艺术兴起、传统戏剧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木偶戏其工艺流程复杂,有几十道工序,且工序要求很高,难以用现代技术所代替。剧团常作公益性演出,却在后继乏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传统戏剧的处境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的传承而存在,传承是核心,传承人又是传承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也就是说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就是关注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未来。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该木偶戏剧团传承人姚连成的生活状况、社会声誉以及传承状况进行考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行性数据整理与保存,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 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理 2020-06-01

    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以100家中华老字号非遗研究为基础,从多维视角探究老字号非遗的生存机理,认为老字号非遗是多种文化因子互相碰撞、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缘文化、家族文化、国粹文化在老字号非遗的特质形成、文脉传承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也造就了老字号非遗的独特文化标识。探究老字号非遗的生存机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非遗传承的密码。

  •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困境及数字化对策 2020-06-0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其资源种类、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格局的变化,非遗传承现况不容乐观。通过从江西非遗生存困境着手,提出与探讨适合江西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寻找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