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7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77)

共检索到 77 条数据

  • 教育与合作从高校“非遗研培”思考传统工艺的再造与活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门类之一,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有许多依然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活跃于当代社会生活。2016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把国家非遗保护实践和工作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提炼出三个理念: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2017年,项兆伦同志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海南黎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探索 2020-06-01

    黎锦作为海南岛独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创造出的古老精湛的手工技艺。黎锦纹样种类繁多,它蕴含着海南黎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地反映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民族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及文化意识。所以对海南黎族非遗产品——黎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为研究海南黎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本文以设计师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2020-06-01

    新时代下,思考如何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综合分析现实情况及时尚发展趋势,东方生活美学体验馆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运营模式,除了实现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与人们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打造更多大众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美学产品更是真正把非遗的创新发展落在实处,同时为传统珠宝行业探索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 2018“锦绣中华”恭王府非遗惊艳大秀 2020-06-01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嘉宾以深刻而独特的美学体验。此次非遗服饰秀的大多数时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传统工艺,涵养东方美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

  •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2020-06-01

    用“老派又新鲜”来形容当下的非遗,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似在渐行渐远,尤其是传统的非遗手工艺,不少因生活环境改变、传承人缺乏、原材料匮乏等缘故而消失在大众视野里。好在,近几年随着来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增加,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聚焦到了这些“活化石”身上来。而当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开发出各色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时,它们也被赋予了更鲜活的灵魂,在传人的匠心中延续其独特的美学

  • 孙丽华:非遗研培工作应固本浚源、传承创新 2020-06-01

    非遗口传心授,世代沿袭,既见人又见物,在群体生活中发挥特别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已有39个非遗项目跻身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非遗研培工作与十九大文化传承的要求结合起来,推进非遗研培工作与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研培工作的模式,推动非遗相关学科

  •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近年来正日益成为我国构建新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