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1)

共检索到 91 条数据

  •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模式——以银川地区非遗保护为例 2020-06-01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先期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方式、保护模式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变化。要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受众群体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保护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社会力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真正做到"传统文化社会做",最大程度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本文以银川地区开展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为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各界关注,共同为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 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遗文化 2020-06-01

    随着我国的发展,人们的美好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满足日益迫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艺术以及精神世界的追求。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艺术事业不可忽视的一环,贯彻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思想,就是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判断,进而推动现代文化艺术事业和传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从文化生态修复,文化精神传承,文化自信弘扬三个方面来论述新时代中国非遗的文化使命。

  • 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当代社会价值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的出台,各界人士对发掘"非遗"传承人的当代社会价值热度高涨.发掘非遗价值的前提是保护非遗,而保护非遗的前提是保护传承人,只有传承技艺得到延续,其社会价值才可能存在,社会、国家、企业、传承人本身都应承担起保护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责任.

  • “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当代社会价值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的出台,各界人士对发掘“非遗”传承人的当代社会价值热度高涨。发掘非遗价值的前提是保护非遗,而保护非遗的前提是保护传承人,只有传承技艺得到延续,其社会价值才可能存在,社会、国家、企业、传承人本身都应承担起保护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责任。

  •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路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民族地方文化多样性存在延续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吸引着社会上诸多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仁人志士的关心爱护.近年来社会力量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入手,对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科学路径.

  •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手工技艺类非遗木雕重彩为例 2020-06-01

    从消费社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它还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成为有着文化符号的商品。本文研究出发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类——木雕重彩,以它作为现代社会的非遗与一般商品的区别,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手工技艺木雕重彩的生态环境,将木雕重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商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冠以非遗之名的木雕与消费联系在一起,承载着消费民俗的经济运作,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经济,非遗效应、消费社会中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解读。

  • 非遗“活态遗存”视角下历史街区漆文化产品的创生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非遗传承发展模式从最初的"静态保存"转向"动静结合"的双轨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福州漆艺发展的概况,剖析融合社会创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同模式,分析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两条历史街区漆艺的发展定位,以及漆艺文化酒店的实践案例,从社会创新、市场培育、产品价值等角度阐述说明非遗"活态遗存"的复兴之路。

  • “走向消费”——从民俗文化到消费资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从消费社会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赋予消费这一日常行为以文化的灵性,消费文化便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的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就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是有文化符号的"商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入手,研究发现,当非遗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它便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它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消费社会、非遗效应、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