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探析“非遗”的开发和保护 ——以永济背冰亮膘为例 2020-06-01
背冰亮膘在2006年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非遗是运城市永济市长旺村和芮城县匼河村世代传承着的活动,黄河汉子在每年社火和二月初庙会中身着短裤,头系纱巾,腰系兽皮,背着从黄河里打捞的冰块,主要展演于当地的社火和庙会两种场域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发展变化——以陕西社火新的游演形式为例 2020-06-01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尽管受到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挑战,但也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进行新的对话创造了条件。在新的大环境下,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等诸多时代阶段中受到不断的冲击与演变。保护祖先时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薪火相传,已成为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百姓共同的文化理念。陕西社火作为传统非遗项目,也有了新的活力与新的形式。
-
新时代下社火民俗的现状调查与传承对策研究——以关中地区陇州社火为例 2020-06-01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中,中华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与快节奏流行文化的夹缝中举步维艰。陇州社火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群众性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活动。以对陇州社火、其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对于陇县当地文化、社会及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起笔,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和线上采访的方式作了深入调研,详细描述并分析了陇州社火在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现有解决措施,最后从政府、社会和社火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非遗保护联合示范区、提高社火从业人员薪资水平等多个中肯的改良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此举对于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承传与转异:陕西陇县阎家庵血社火个案调研 2020-06-01
陕西陇县的阎家庵血社火是全国此类民俗中唯一在夜晚以地台社火形式进行表演的民俗事象。从字面来看,“血”的物质性以及由其所产生的“血腥”视觉效果,是“血社火”概念之所以产生的核心要素,但是,阎家庵的血社火民俗在未经“改造”之前却并非是以“血”作为视觉装扮要素的,而且在其承传过程中,随着时代因素和非遗保护语境的更变,该民俗的内质细节和形式也发生了某些转异。本文基于民俗传承与转异的关系,对该案进行细微的民俗学窥视,借而探究当下时境中的民俗生态渐变的诸多要素,以期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