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3 条数据
-
论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2020-06-01
文化空间'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建立在历史和空间的辨证关系上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维度。纪录片作为声画并茂的影像载体,在记录仪式、技术和艺术等文化空间表现形式上弥补了传统媒介形式的不足,凸显了纪实影像在构建文化空间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进行分析,可见其主要从核心价值的符号化、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仪式实践的身体化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空间'的建构,并呈现出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审视与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2020-06-0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样式,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无形的非遗与有形的文化交流空间结合,融入"传承人+设计师"的模式以及用户体验。通过非遗文化交流空间的开发,带动非遗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非遗的群体认同感,这样的交流空间同时也能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灵感和思路,让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活态传承。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旅游开发模式 2020-06-01
运用定量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家级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非遗资源以区级为主,种类齐全。在类型结构上以民俗及传统技艺类非遗为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及民间文学类非遗次之;广西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性强;国家级非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北部及西北部,区级非遗资源的分布形成一个主核心区、两个高密度区、两个中密度区;各类型非遗资源分布特征不同,地域差异突出。依据非遗旅游开发原则,结合区域民族特色,分别从"一核两区一带"民族特色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旅游产品开发两个方面提出多种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广西非遗资源的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
重塑空间:浅谈博物馆的非遗类展览 2020-06-01
当前国内博物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非遗精品展、非遗传承人活态展、非遗与当代艺术结合展、非遗历史展以及非遗场景再现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理念,提出非遗类展览的新类型。此类展览将展厅塑造为家庭与工作环境之外的"第三空间",使展场空间成为观众主动体验非遗的理由。观众在参观这种展览时,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从而可能将参观体验带出博物馆,将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念带进日常生活中。
-
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分布情况直接反映了民族非遗的地区传承情况和保护态势。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实现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情况,探讨影响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空间分布反映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展望。
-
城镇化进程中衡阳农村居住区公共空间视觉艺术重塑研究* 2020-06-01
农村居住区公共空间视觉艺术的重塑是延续农村风俗与文化、传承农村非遗、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农村,振兴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衡阳农村居住区公共空间视觉艺术的现状与建设途径,从规划设计与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农村风俗节庆、民间投资建设、艺术家的创作、高校合作与设计竞赛等方面来重塑农村居住区公共空间视觉艺术。
-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2020-06-01
本文采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和应用定量统计法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及旅游响应分析。研究表明:(1)宁波市非遗项目类型多样,数量呈梯队状分布。类型分布全面,数量差异明显;(2)空间分布呈“一核心、四分翼”并举的分布特征,地域性明显,区域间资源组团分布;(3)在空间类型分布上具有鲜明的聚集特征;(4)宁波市非遗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创新对区域的旅游发展具有极其明显的推进作用。市级非遗项目旅游贡献数值上仅次于国家级非遗。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2020-06-01
运用定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区域分布、区位商和时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县(区)级别结构、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类型为主;②甘肃省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化程度不一,形成"三团两轴"的空间分布;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上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陇中东黄土高原文化板块;④非遗资源密集区为定西市和甘南州,而旅游资源密集区为天水市和酒泉市,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不协调,可对甘肃省不同类型的非遗资源采用主导模式和辅助模式进行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