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3 条数据
-
基于非遗传承的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建构 ——以图们市典型朝鲜族传统村落为例 2020-06-01
在对图们市白龙村、水南村两个典型朝鲜族传统村落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和传承对村落物质空间和环境景观之间的需求和依存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延续村落传统空间格局、传统建筑的迁建与聚合、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和非遗文化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四方面提出了朝鲜族传统村落非遗文化空间构建的策略,以期能对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播与交互式展示形态研究 2020-06-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优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粹的文化情怀,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智慧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精神支柱。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民族、各地区的非遗正逐渐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更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存在形式更具特殊性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活态”形式的特殊性,秉承“活态传承”的宗旨,运用新科技,研究表演艺术非遗传播与交互式展示形态。将原本看似不相融的“话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 融合,站在新时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献计献策。
-
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是完善以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途径。使用空间分析技术可以详细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以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与文化的视角出发,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剖析为何形成该特征的地理原因。研究发现:安徽省非遗的总体分布特征属于集聚型,虽然空间分布范围较广,但是区域间差异明显。安徽省非遗在空间分布上与地理、社会、文化等因子联系紧密。
-
我国女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女性传承人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给出善用传播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社会地位、发展非遗经济等保护女性传承人对策。
-
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国陶都”佛山石湾东平河北岸为例 2020-06-01
佛山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工业逐渐外移,加之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力推行,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石湾陶塑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一度濒临消失。如何打破窘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城市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佛山石湾的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可结合三大策略:连线策略,以线带面,加强线性导向的建设投入;创新策略,聚焦非遗传承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融合策略-以人为本,打造融于人民生活的滨水区;最终实现"南国陶都"的回归和重塑。
-
非遗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鞍山评书的现状与传承 2020-06-01
鞍山评书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已有11年,它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类艺术,曾经风靡一时,炙手可热。它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新派评书的蓬勃新生,到20世纪70年代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老艺术家的登峰造极,再到如今沉寂落寞、生机不再的盛衰起落。随着现代化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媒体得到丰富多元的发展,古旧的传播工具以及演绎模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被封存的艺术标本。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号召,重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力,激活沉睡已久的传统艺术已成为当务之急。评书作为鞍山市人文精神及艺术特色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然应被投以更多的目光,鞍山评书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如何与新生代媒体相融共进,已成为鞍山评书以及各地方传统艺术保护与振兴的重要问题之一。
-
非遗传承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非遗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名录体系中,大多数项目有自己传习室、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室)、非遗展厅等公共文化场进行非遗传承活动.本文尝试探索非遗传承空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传承.
-
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格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历史积淀,是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其空间分布显现了文化的地域分布与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针对丝绸之路国内段,采用自下至上的标点方法,针对确切的“非遗”点,遵循“整体特征——区域分划——局部特征”的逻辑,创新将CV指数、Ripley’K指数、空间热点探测以及空间聚集分形维数的空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定量测评研究区“非遗”空间分布总体聚集特征,测定最大聚集的空间尺度,探测空间分布的热点地区,显现出研究区“非遗”空间分布的四种典型格局。本研究也为类似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系统方法,为研究区的文化地理分类与文化景观发生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