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1)

共检索到 161 条数据

  • 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越来越困难。在网络时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技术平台相结合,会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文章通过对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现状及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研究的目的与价值,重点研究了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 传承非遗,延续文明: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当代价值与保护策略分析 2020-06-01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产品铅山连四纸于2016年12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既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又是良好的商业资源,其保护与利用的融合推进十分紧迫。文章拟从政策资金支持、培养传承人群、创新多样产品、开展文化体验游等角度,分析其保护策略。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传承乏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社会、从中老年人到青年学生,非遗逐渐被重视和持续关注。当下国内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互联网+文化已经进入文化建设的战略层面,互联网+非遗文化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话题。有必要基于互联网,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进行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形成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通过非遗场馆将遗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各地非遗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馆的定位、展陈理念及展示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当前值得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省级非遗文化“零陵花鼓戏”与地方高校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国家、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本文通过深度访谈"零陵花鼓戏"的传承人,并结合问卷调查,对零陵花鼓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零陵花鼓戏传播面临着艺术队伍老化、媒介传播形式单一、传播范围狭小、受众认知度低等困境。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具备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需创新传播模式,促进零陵花鼓戏传播的内容形式现代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加强零陵花鼓戏与地方高校联合传播,从而推动零陵花鼓戏的传播与发展。

  • 非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视听表达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产生于需要,是一种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精神亟待被保护的需要。保护,不仅是非遗向有着与古典传统文化相通血脉的我们发出的呐喊,也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继承者对非遗该有的态度。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以文字图片为主的静态传播方式,与动态影像记录和展示的方式相比太过被动。后者与生俱来的传播优势,使得诉诸视听语言的影像媒介为非遗的大众传播带来机遇,也使非遗自身生命力的延续成为可能。非遗纪录片正是这种综合性影像记录的一种。优秀的非遗纪录片是对非遗保护和传播空间的延伸,为非遗打造一张更为立体多维的名片,同时也成功地唤起沉寂在大众内心深处的遥远共鸣。因此,本文以优秀的非遗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影像的叙事策略及视听表达,探索非遗在纪录片中充分表达的可能。

  • 设计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再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服务人们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探讨设计和非遗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设计策略,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印记,是国家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将非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怎样有效传承非遗的技艺之美, 使其更好的传承下去?是现代设计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 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 2020-06-0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角度,明确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策略,提出要开展非遗节庆活动,为群众文化搭建平台,将非遗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作资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