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1 条数据
-
浅谈非遗视角下侗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当今时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侗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采用非遗视角对侗族舞蹈进行保护传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侗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侗族舞蹈进行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策——以高安采茶戏为例 2021-08-2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策——以高安采茶戏为例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江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江苏非遗文创产品,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应与景区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江苏文创产品开发为背景,将无锡灵山拈花湾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需求导向、研学拓展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非遗视域下江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为江苏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一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径。
-
构建“非遗”传承共同体的策略探析 ——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2020-06-01
在我国政府的主导下,行业、组织、学校、社区和个人多方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非遗"传承共同体秉持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活态传承"的理念。构建"非遗"传承共同体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依靠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支撑,融合网络教学平台和媒体宣传平台,在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中共建共享优质"非遗"教习场地资源、传承人资源和课程资源。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2020-06-01
目前,文化自信得到了大众的普遍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但随着时代发展,在外界影响下,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要想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不但要构建非遗保护制度,还要保护好非遗传承人,并构建传承制度。这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为最高级别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价值,为此本文分析了非遗传承机制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了怎样更好地建设非遗传承机制,目的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非遗文化更好的流传,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
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2020-06-01
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纪录片称为"非遗类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性,但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空操作性上不强,导致无法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内容,这就要求非遗类纪录片导演从非遗项目本身做深入研究.当下,仍有大量故事性不强,矛盾性不高的非遗类纪录片出现在大众视野,但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系列纪录片播出以后,不少导演意识到纪录片叙事策略运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研究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本文首先对非遗类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做界定概括,再结合案例对其叙事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非遗类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2》为案例分析其叙事内容、影像语言,总结成功之处并提出建议.
-
基于5 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档案信息的传播对于增进公众的非遗了解程度,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巩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传播学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模式,以武汉市档案馆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武汉市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从传播内容、传播精准度、传播手段以及反馈机制提出深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基于留青竹刻的传统技艺类非遗营销策略分析 2020-06-01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审美逐渐提高的当代,由于非遗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开拓等因素制约,非遗仍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状况及问题,并在提出可行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较好地传承并传播,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