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8)

共检索到 18 条数据

  • 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非遗扶贫经验探寻 2020-06-01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掘传统苗绣的艺术价值,不断创新苗绣设计,打造了备受青睐的苗绣衍生产品和工艺品,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技艺的保护意识,让传统苗绣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出国门,为非遗扶贫非遗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扶贫经验研究 ——以贵州省“锦绣计划”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东莞经验”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非遗厚积薄发,以传承弘扬为中心,在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非遗墟市、东莞非遗墟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等平台,并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开始形成非遗工作的“东莞经验”。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及启示 2020-06-01

    当前,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逐渐成为对非遗进行数字治理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通过对广东、浙江、山西、福建4省非遗数字化保护整体情况、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可供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非遗新路径,从而促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全面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东莞经验"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非遗厚积薄发,以传承弘扬为中心,在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非遗墟市、东莞非遗墟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等平台,并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开始形成非遗工作的"东莞经验".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2020-06-01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保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传承,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展。本文从提出"非遗"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对传承人、传承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际案例研究,总结出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挖掘遗产背后普世价值观、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资源与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有效经验,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