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7)

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天津花丝镶嵌技艺器物美学意义及出版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现今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非遗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从天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发展史、地方非遗保护重要性、技艺所包含的器物美学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传承与传播地方非遗技艺文化为出发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出版行业有效融合发展。文章从出版学角度,分析天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书籍的出版路径,详述出版原则、出版范围、出版策略,系统阐释了对天津花丝镶嵌技艺开展书籍撰写与出版的重要意义。

  •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内涵和价值,因而需要建设基于活态传承的非遗美学。非遗的审美特质在于它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内在生命力,活态传承就意味着给文化发展带来生命活力的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就是从埋藏在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资源中不断地采掘、提炼和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非遗美学的审美创意来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生产,表达的是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这种文化多样性创造的意义在于唤醒当代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不同文化之间通过交互镜像化的自我反省和批判寻求文化互享的交互主体性。

  • 生态美学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从翻山铰子说开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系统工程,"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翻山铰子是从我国古代巴文化区域内传承发展而来的一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从原始舞蹈翻山铰子的传承与发展说开去,试图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寻求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盖娅传说 东方美学的华丽呈现 2020-06-01

    近日,"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装秀"系列活动于北京中轴线景山公园演绎非遗魅力文化。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三年来,累计超30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在北京恭王府、杭州千岛湖、雄安、苏州等地与观众见面,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在锦绣中华的舞台绽放新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2020-06-01

    本文从人们审美需要的本能和当代传播的美学出发,结合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画结合的"和合之美"、蒙古族非遗动画传播的"综合美"及"生命美"的具体论述,详尽阐释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审美意蕴与传承创新 2020-06-01

    利用艺术学的专业优势对"非遗"进行开发利用,借助文化产业的传播推广,能够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本文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开发桦树皮传统技艺中可以发扬、利用的审美要素,并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

  • 生态美学语境下高密扑灰年画的民俗叙事与审美文化探析 2020-06-01

    从民俗与美学的角度探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扑灰年画,借由生态审美范式来分析民俗艺术审美形态,探究高密扑灰年画所蕴含的民俗叙事与审美价值,使得审美文化的"主体间性"得以在和谐的状态下实现,这也是生态美学"共生"理念的根本价值理想,正是从多元文化中求共生、求延承,有助于民俗学与美学融汇下非遗文化的兼容互补与传承发展。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针对花艺陈设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分析,阐述如何让传统插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秉承中国传统文人内核,同时又有机结合当代设计思维、先进理念进行研讨。从我国传统花艺的背景,非遗传承困境及市场现状,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及本质,如何传承创新四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从设计学角度以期能够给予相关行业从业者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