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2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25)

共检索到 12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美术课程实践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课程,是传承、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立足于高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非遗"资源的提炼并探索如何有效地将"非遗"融入高校美术课程。

  •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2020-06-01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对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便成为了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但是,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一直以来却不尽如人意。优秀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培养美术专业素养、多元化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素质。

  • 河南省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与反思 2020-06-01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非遗摆脱生存困境、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调研分析,总结当前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成功经验的同时又剖析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并探究相应对策,以期达到非遗保护和富民、惠民双赢的目的。

  •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非遗衍生产品产值,积极借助并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与资源、扩大衍生品的宣传效果,通过各大高校优质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维度,提出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在有效继承弘扬与保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拓展其衍生品产业化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值。

  • 非遗影像 中国风采 第十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是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存续至今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录、整理和存档,并借助现代影像技术手段,跨时空地传递其文化信息,使之作为人类文化记忆代代相传。以"非遗影像中国风采"为主题,用摄影语言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唤起人们珍爱传统的文化自觉。探索非遗影像传承与传播,保护与发展。定格非遗+城市、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扶贫、非遗+一带一路。凝聚中国智慧、展现中国精神。特举办"‘非遗影像中国风采’2020第十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鲁西明珠 ——张秋木版年画 2020-06-01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具有基本的美化环境与装饰的审美价值外,还具有迎新接福、祛凶辟邪等人文价值。张秋木版年画作为鲁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曾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繁荣的商品经济环境一步步发展并走向繁盛。近代以来,张秋木版年画受客观环境影响几乎面临着灭顶之灾。上世纪70年代末,张秋木版年画重新引起当地非遗传承人的重视,并得到有关方面的保护与支持,先后被录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璀璨的光辉。她的发展轨迹足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优秀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我们应当自觉地保护、传承与发展。

  • 童玩瓯塑课程 地接海洋灵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

  • 固本浚源 传承创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非遗研培实践探索 2020-06-01

    自2015年6月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两年多来,苏州工艺美院结合文化部研培计划,根据传承人群的不同定位,因材施教,探索具有苏工美特色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