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释比唱经”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呈现 2020-06-01
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神秘感的民族,其“释比唱经”又是羌族口传文学中更为神秘的艺术形式,但这样具有双重神秘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文化冲击、遗漏传承等现实困境;释比,作为这项艺术的核心人才,也面临高龄传承、无人为继的局面。面对古老艺术形式的凋零,将其搬上现代舞台,通过新艺术形式对古老文化进行重新演绎,在保留其文化特征和精髓的前提下,发挥现代舞台艺术的传播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重庆地区的四川清音表演唱 ——以《下乡》《支边》为例 2020-06-01
四川清音是四川曲艺的一个代表性曲种,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曲种,对川渝地区的曲艺文化承前启后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文艺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传统民间音乐都陆续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保护成效显著。四川清音作为川渝地区的重要曲艺文化,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形成专为大型舞台而生的清音演唱形式—清音表演唱。该文以重庆地区的四川清音表演唱为研究对象,以《下乡》《支边》两首曲目为例,通过走访李静明和谭柏树两位传承人,探讨四川清音的舞台传承模式新可能。
-
非遗项目的舞台化传承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2020-06-01
舞台剧目《承·抬阁》是以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梅抬故事》为创作原型、由当地村民担任演员、经过职业艺术专业人设计编创的一个舞蹈作品,最终在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中获奖,由此激发了村民对文化振村的信心,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有效开发非遗文化项目,服务当代人民生活需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
胶州“非遗”——茂腔、秧歌登上国际舞台 2020-06-01
拥有4500多年历史的胶州,仅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6项,其中胶州秧歌和茂腔更是双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胶州的"文化特产"。而胶州并未将这份独有的"非遗"优势束之高阁,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这项非遗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甚至赴欧洲巡演,打响了这块响当当的文化招牌。
-
泥土与草根的馨香 2021-08-26
泥土与草根的馨香
-
多彩非遗进社区 2020-06-01
2018年12月8日,海淀区西北旺村庙山文化大舞台热闹非凡,一阵威风锣鼓过后,西北旺镇2018年非遗展演暨优秀民间手工艺品展示活动拉开大幕。大舞台前面,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在这里进行了展
-
“妈妈制造”助力非遗技艺走向山外大舞台 2020-06-01
“妈妈制造”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妈妈”这个称呼非常亲切,而参与制作这些非遗手工艺的老阿妈们也都是妈妈
-
粤剧“触电”激发新时代文化火花——访广东粤剧院粤剧电影制作方与主演 2020-06-01
粤剧电影是粤语电影吸纳、展示粤剧艺术的特殊类型,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来,就与粤剧舞台艺术相互辉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粤剧电影经历了上世纪的盛衰,迎来24世纪的再度复苏。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嫁接其他艺术形态,尤其是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非遗”保护的文化政策下,21世纪的粤剧电影走上了融合新媒介、探索创新的求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