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18)

共检索到 118 条数据

  • 非遗视野下河南“官会响锣”的历史性研究 2020-06-01

    官会响锣是流传在河南东部农村地区以“三眼枪”搭配锣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演变至今成为一种独具豫东风情的以手持锣为道具的汉族民间舞蹈,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立足非遗视角,跟随历史的脚步,挖掘官会响锣的形成渊源,梳理其发展历程,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展开思考,为更有效地保护并传承官会响锣这一非遗项目提供参考。

  • 印尼钱币上的民间舞蹈 2020-06-01

    印度尼西亚被誉为"世界人类学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2016年,印尼发行了新版全套7枚卢比纸币,展现了本国各地区、各族群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在世界钱币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非遗艺术风。印度尼西亚的民间舞蹈反映了印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资料显示,印尼有超过700个族群,每个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的舞蹈,共有超过3000种原创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在政府的支持和运作下,通过艺术

  • 二渠村的云阳板 2020-06-01

    陇西云阳板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云阳板的活态生存依托于当地的民间信仰,其载体是陇西"四月八庙会"的朝山祭祀仪式,云阳板是整个朝山会祭祀中最核心、最具有观赏性的表演,至今仍保留了部分传统的表演套路,并在活态仪式中代代相传,但其传承、发展、保护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云阳板为切入点,呈现与分析云阳板的发生发展现状,亦是在探索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深化非遗研究的思考。

  • 中国传统舞蹈发展论坛纪实 2020-06-01

    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中国加入该"公约";2011年2月25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法既出,应者云集。除了举办各类展演展览与讲座活动外,各地纷纷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北京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鼎力支持,此外,还在湖北、广西、河南、贵州、湖南、山东、四川及西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

  • 加强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2020-06-0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共49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6万,约占总人口的62.4%。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以来,在县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先后开展了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节庆民俗、民间文学四个方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其中,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月琴(弦

  • 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