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12 条数据
-
溧阳傩戏: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2020-06-01
2月11日,江苏溧阳市社渚镇人民政府组织举办了第二十届傩文化艺术节。上午8点30分,社渚镇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鞭炮齐鸣,各路人马陆续进场。"蒋塘竹马灯""跳幡神""舞龙""荡旱船"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一场"人傩共舞"的民间文化大戏,精彩的表演使得场面十分壮观。"蒋塘马灯"是国家级非遗,表演的主题是浴血奋战和欢庆
-
假如"非遗"会说话——透过"非遗"聆听历史文化之声 2020-06-01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通俗一点,它可以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可以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它可以是传统的音乐、舞蹈、体育、杂技,它又可以仅仅是一块印花包袱.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精髓的沉淀,是沟通我们和历史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
那些挥之不去的灯影记忆 ——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凌源皮影戏 2020-06-01
我生在岫岩满族自治县一个小山村,那时候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如果赶上了谁家放场电影或演场皮影戏,都足以成为伙伴间最兴奋的话题。研究生毕业后,我幸运地成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奔波于田野,用我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去搜寻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艺术遗珍。有时候,回忆起上山下乡的日子,总是自然而然地想
-
剪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2020-06-01
剪纸艺术在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被疏远.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非遗文化保护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如许多省市地区的美术课本加入了不少"乡王教材内容",很多学校也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剪纸艺术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而且可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近年来,人美版教材在选择美术知识时特别重视优秀的传统美术,剪纸艺术就位列其中,但是在教材和剪纸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为此本文立足于现有的文献资料与教学实际,运用教育学、美术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图找到全面而有效的应对政策,为剪纸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
中国云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中国云锦是我国传统四大名锦之首,云锦技艺可作为中国工艺制造的典范,然而因工业化的来临严重冲击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云锦技艺在长久的师徒传承中已经衍变为"独门绝技"。在古代,云锦为皇室专用,华贵而雍容;在现代,却鲜少有人真正地去走近了解云锦艺术。随着中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展开,"留住传统手工艺"的呼声越来越响,中国云锦艺术作为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传承与研究。
-
苗族芦笙舞《蒙待央》艺术特色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以人类口头或记忆的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口传心授和日常经验的积累,依靠着人的记忆及双手才能够加以传承。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高度发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
“艺术遗产”创新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20-06-01
艺术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价值,可以为人类所共享。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地体现,是全人类现有的非常宝贵的财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是一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作为记录传统文化信息的载体,作用于非遗的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已不能很好的体现和传承非遗文化,现在要以知识分享、文化探索、文化旅游甚至文化创意产业等作用手法成为地方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可见,将文化遗产中的“艺术遗产”的价值作为民族艺术来源进行资源转化和产业开发具有广阔的创新市场前景和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然而,有系统化的产业开发机制尚未提出,中国的文化遗产IP成功案例更是寥寥无几。
-
论万载“开口傩”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 2021-08-26
论万载“开口傩”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