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

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范式深化与重构——以“岳州窑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范式由此进入一个深化与重构的过程。本文以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传承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数字化传承途径及其方法,旨在深化岳州窑传承范式,使岳州窑非遗项目从基本的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上升到新型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颠覆性重构。

  • 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 2020-06-01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此追求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管是研究还是实践都形成了非常多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综合整理即可形成非遗传承的基本范式。文章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套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的范本,明确了基本方法和原则,仅供参考。

  • 国际文化遗产管理与研究:范式、趋势和展望* 2020-06-01

    18世纪至20世纪中后期,国际学界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关注,本质上是在思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保存主义"与"保护主义"范式相继出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对地方文化、身份认同的严重冲击,遗产研究者开始呼吁重新审视现代性,全球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简称"非遗")讨论热潮,非遗开始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遗产化"范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遗产管理的主流。非遗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原因及象征意义:即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语话权的"东移"。这种话语权的转变(或分享)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并促成了遗产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比如"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出现。于中国而言,大力推进非遗事业是国家增强自身国际文化语话权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文化自信"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在过去20年,中国的遗产管理事业成绩斐然,而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遗)研究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 非遗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亟待构建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使得非遗研究领域存在多重话语交叉和误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我们可以借助对非遗解读模式的探讨,解析当前多学科背景下非遗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为中国非遗学术话语构建和非遗保护研究工作推进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