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6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 ——以桂林彩调为例 2020-06-01
起源于广西永福县的"快乐剧种"——彩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的重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广西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彩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新时代下的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生产平台,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桂林彩调非遗可以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发展。
-
“南阳烙画”地域特色资源的开发推广研究 2020-06-01
“南阳烙画”作为“世界艺林一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也立足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传承,积极探索烙画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非遗”的当代传续寻找新思路,协同服务于传统手工艺行业艺术创新能力及文创竞争力,促进“南阳烙画”传统艺术的传承和高校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融合,为“南阳烙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提供支撑。
-
麻塘:非遗“软实力”变脱贫“硬支撑” 2020-06-01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非遗+旅游"如火如荼。贵州作为非遗大省,长期以来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既有效激活了非遗的生命力,又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向心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特推出"跟着非遗游贵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文化活旅游火 2020-06-01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非遗+旅游"如火如荼。贵州作为非遗大省,长期以来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既有效延续了非遗的生命力,又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向心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特推出"跟着非遗游贵州"系列报道,本期推出"非遗+演艺"篇,一起看文旅融合绽放的亮丽风景。
-
新时代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新时代文旅有力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节点,从非遗普查、申报、开发利用、对外交流、存在问题、探索新路径(对策)等方面,理性思考、回顾总结10多年来非遗的保护工作,寻找差距、补齐短板,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论述,以新思想寻策问道,努力创新实践、开拓进取,挖掘、整合非遗资源、转化,探索提升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软实力作用,抒写文旅融合精彩新篇章。
-
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路径探讨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性、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礼仪与节庆等内容,又涵盖了有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简单来讲,即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而群众文化作为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之 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我们将针对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路径进行相应分析。
-
贵州非遗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分析 2020-06-01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得以强化,进一步助推贵州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及时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规划发展的融合力度,显得势在必行。由此,本文将客观阐述贵州省非遗保护的实际状况、贵州文化旅游和非遗保护融合性发展的潜力,而后探讨日后进行贵州非遗保护、文化旅游交织协调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
福建省级非遗项目中畲族与客家文化的发展 ——以“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为例 2020-06-01
永平镇位于福建省武平县中部梁野山北麓山间谷地,素有"武北南大门"之称。常住人口不过千余人,却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山村。每隔三年,阴历十月十五,是中湍村的醮会日。在醮会日上,中湍村村民展示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等民间绝技神奇独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名传四海。2005年,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绝技被认为是畲族的古老传承。武平是纯客家县,这项绝技很多方面已和客家习俗交融在一起了,这项古老的绝技传承体现着浓浓的畲族文化,不过,在千年的传承中畲族文化和客家文化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笔者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从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方面,进一步探寻畲族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以期得出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