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 条数据
-
“非遗”保护语境下反思现当代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得与失 2020-06-01
现代化与戏曲化、戏曲危机与戏曲振兴是戏曲界多年来不断谈论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争论,即戏曲的本体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和话语语境,我们大概可以找到其根源不过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变革图新的强烈诉求所导致的深度的文化不自信。所谓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现当代的得与失是多方面而言的,既包括思潮论争也包括文化政策的起伏,在"非遗"的语境下探讨这些话题,或许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一直以来在戏曲理论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或令人困惑的问题。
-
土家族表演艺术的传播现状与困境分析——以罗水乡茅古斯舞为例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其中表演艺术类非遗更是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以罗水乡土家族茅古斯舞为例,分析土家族族表演艺术在冲击中的传播形式和困境,为其今后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
土家族表演艺术的传播现状与困境分析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其中表演艺术类非遗更是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以罗水乡土家族茅古斯舞为例,分析土家族族表演艺术在冲击中的传播形式和困境,为其今后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为例 2020-06-01
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在30万人以下,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黑龙江省的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论述了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以昌黎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昌黎皮影戏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与文化传播的新环境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文化传播的力量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保持昌黎皮影戏等表演类传统艺术的持久生命力。探讨昌黎皮影戏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机遇,能够为我国表演类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
浅谈新时期群文工作中的非遗表演艺术 2020-06-01
步入社会新时期,科学技术不断更迭,网络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群众文化异彩纷呈,百花齐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虽然历经岁月的长河,却彰显着不同的底色。其中非遗表演艺术作为较为小众化的文化形式,被群众熟知程度越来越低,甚至一些非遗表演艺术面临着被市场遗忘的失根危机。故此,为了进一步传承非遗表演艺术,群文工作者应该加大宣传,在群众文化中融入非遗表演艺术元素,促进非遗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非遗保护原则对四川民歌传承与保护之镜鉴 2020-06-01
四川地区民歌作为一类重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承载的价值不可估量。以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现状作为参考,以非遗保护的"真实性与可解读性原则""重点性与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与活态性原则"作为镜鉴,对四川民歌当代的传承提出相应思考,这既是对传承现状的反思与总结,亦是对其未来发展的积极探赜。
-
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播与交互式展示形态研究 2020-06-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优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粹的文化情怀,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智慧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精神支柱。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民族、各地区的非遗正逐渐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更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存在形式更具特殊性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活态”形式的特殊性,秉承“活态传承”的宗旨,运用新科技,研究表演艺术非遗传播与交互式展示形态。将原本看似不相融的“话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 融合,站在新时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