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5)

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以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雷州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优势,探索非遗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路径。研究表明:广东海洋大学所具备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学科基础等使其在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而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是一个互惠双赢的决策。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2020-06-01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顾绣进入高校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教学实践。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以学分制的形式开设创新实践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顾绣的工艺技法,了解顾绣的文化价值及影响,并结合所学服饰设计和制作专业知识,实现对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应用。探讨顾绣在高校文化环境和师生群体中传播、传承和创新的途径,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种新思路。

  • App界面设计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研究——以浏阳烟花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理应受到保护和传承。在互联网发展壮大的当下,将数字媒体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是一项很重要的创新,通过App界面设计宣传和传播非遗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与时代接轨,这不仅能够让浏阳烟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且有助于浏阳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 非遗语境下“非遗不可”App的界面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递,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传播价值。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排在前列,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非遗正走向被遗忘的边缘道路,因此,对非遗的研究与传承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的今天,数字媒体已然成为趋势,手机更成为人们每日接触的媒介手段,由于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对非遗App设计的开发研究较少,文章为了能让山西的非遗更好的传播给大众,设计了"非遗不可"手机App来更好了宣传山西非遗。论文基于对用户的心理研究和同类非遗App的调查对比,借助美学原理、人机工程、UI设计知识等一系列学科知识,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非遗不可"App的设计中,用新媒体的方式来更好的展现山西非遗的魅力。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会更加迅速,新媒体形式或许会更多,但传统文化终不能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将我们宝贵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 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教学方法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大批量的工业化产品代替了传统手工制作,导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关心逐渐降低,致使非遗文化缺少保护或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非遗文化面临着无法传承的问题。为了让非遗文化遗产重新得到大家的认识了解传播,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中非遗元素的运用,分析了其教学方法、运用方法和设计角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非遗元素应用的重要性,思考提出了应对教学和非遗元素相结合可切入的多个方法角度。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 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以广州市荔枝湾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20-06-01

    以荔枝湾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系列的实地考察、调查走访、查阅地方志、文献等相关材料,论述了街区通过运用整治改善、适度整修、保护周边环境、打造观光坐标等方法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保护和更新;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非遗传承基地、展演舞台、民间艺术节、引入VR等现代科技体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街区不仅符合"点、线、面"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还提升了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文化旅游的品质,给城市更新、地方营造、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示范。同时还需进一步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提高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性,才是地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途径。

  • 非遗文化与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得保护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制作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使儿童从小就接触非遗的文化体验。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类非遗交互产品也许会成为一条将非遗文化推广传承和儿童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