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晋剧脸谱图案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晋剧又被称为上党梆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选取晋剧上党梆子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人物面具脸谱的图案形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脸谱的图案进行元素和色彩的提炼,从而进行图形图案的变化设计,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脸谱设计图案,并运用布罗克曼平面网格的设计原则,形成一个独特而创新的图形化晋剧脸谱图案的文创设计。整体设计图案色彩鲜明,风格个性化,色块大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后的视觉图形。本文意在传承晋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巧妙结合,共同呈现出晋剧的艺术魅力,共同发扬非遗文化,让人们更加了解晋剧文化艺术。
-
南通蓝染的文创衍生品数字化设计 2020-06-01
江苏南通蓝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以南通蓝染为对象,对文创衍生品进行数字化研究,在传统工艺上更好地挖掘其特色,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色彩、造型艺术以及更为实用的文创衍生品。在产品中结合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南通蓝染这门工艺,使相关文化衍生品既有量化生产标准,又含传统手工技艺端庄古朴的韵味。以数字化为基础设计的文创产品凭借创造性、艺术性、实用性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与传播。
-
荆楚纺织非遗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创新应用研究——以天门蓝印花布楚凤纹样再设计为例 2020-06-01
荆楚地区的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数十项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这些纺织非遗蕴涵着荆楚先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荆楚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结晶。本文以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凤纹样进行再设计,探讨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厘清了荆楚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的创新性转化需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其中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达形式,需要激活其生命力。以楚凤纹样的再设计为例探讨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图案如何实现创造型性转化,最后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与创新,达到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
基于AR/VR技术的南粤古驿道文化专题设计之教学研究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发展思路,其中重点提出将非遗文化和新兴文创产业相结合,而新技术AR/VR的引入,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的新路径。本文以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设计实践为例,分析AR/VR技术在古驿道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应用,以期探索AR/VR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设计。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设计工匠”培养 ——以德州黑陶为例 2020-06-01
近几年,各地非遗保护机构或个人非常注重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运用优越的"校企合作"资源和高新技术手段培养"设计工匠",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国家软实力、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
赋能设计对非遗创新发展的影响——之从风筝魏谈起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和传承。非遗有很多种方式,本文以风筝魏在非遗产传承中如何创新这个话题展开的,以非遗的发展现状,风筝魏文化遗产发展为研究背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通过赋能对非遗整理再创作。在关于如何对非遗创新发展这个话题中,本文以赋能设计生活化,互动化和场景化进分析,并从赋能设计方面在风筝魏项目概念去做一定层次的解析项目应用和项目意义进行进行论述。给风筝魏这项非遗文化赋能,给风筝魏赋予一种积极向上,可以掌控自我的生活态度。使人们可以了解风筝魏这项非遗,并且喜欢这项活动。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 2020-06-01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湖北省地方文化的特征,其传递出来的特有的筚路蓝缕的荆楚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荆楚大地儿女.文本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手,探讨如何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相结合,并借助数字媒体方式将湖北非遗展示与传播,见证湖北现存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地方文化传承.
-
非遗文化“潮出天际”——以壮族蚂拐节文化创意产品为例 2020-06-01
潮这个字眼蕴含着多少当代年轻群体追求的执念?都想购买到独特风格的产品,都不希望千篇一律。这就是潮流所带给我们的影响力。在现代的文化创意产品(以下简称"文创产品")设计中既需要有产品文化内涵,也需要有当下潮流元素来进行完美的统一,还要满足精神和物质的追求。本文通过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自身的设计美学,将"无形"的非遗文化与"有形"的文创产品相结合。将壮族蚂拐节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从创新思路到设计作品呈现这一系列新的变化。让非遗文创产品和现代化设计潮流碰撞出新的火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非遗文创产品,使非遗文化与时俱进,潮出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