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文旅融合下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金陵刻经处为例 2020-06-01
本文旨在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的视野下,以金陵刻经处为例,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有效的活态化研究:聚焦非遗的"活态流变",发掘其创新的原动力,并以创新设计为其生存发展提供驱动力,融合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实现其文化创新的多样化方式,构建"传承人-非遗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体现更多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在研学旅行、生活化体验之旅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播与传承。
-
融入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创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是一种保护、传播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分析柳州的非遗和文创产品现状,找出柳州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柳州非遗文创产品为新的设计思路,结合实践的设计案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探索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的景观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经许多岁月传承下来的优秀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首先要明确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分析城市中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方向,合理利用所学知识,重新唤醒该地区的文化活力,提升以及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景观水平。天津市三岔河口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性转化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方案。
-
非遗达州石桥火龙在服装上的研究运用 2020-06-01
达州石桥火龙是达州石桥镇的一种民俗活动,作为达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复兴的需求下各地区的非遗地位也越来也重要,通过将非遗石桥火龙和服装设计相结合,以探索不同的发展路线来复兴我国的优秀文化。通过面料、廓形的方面来展示石桥火龙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的有利之处。
-
地区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2020-06-01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同时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南京云锦被国家列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项目"。曾历时八年,先后三次向申遗冲刺均告失利,直到第四次才申报成功。正因国家对非遗的重视,才得以让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绝技不致湮灭。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文创设计商业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逐渐被重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艺术品层出不穷地进入市场。高校作为教学科研机构也加入了非遗传承和创新的时代浪潮,但是高校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多数是针对教学和研究而进行的,没有过多地考虑生产数量及成本,在文创产品商业路径方面的研究较少,市场化运作比较滞后,文创产品不能规模化生产,也没有品牌意识,这给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只有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对高校文创设计进行开发与运营,才能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对高校文创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高校非遗文创设计的研发与商业路径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
“再设计”对贵州苗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影响 2020-06-01
贵州地处西南山地,自古以来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虽然相对封闭落后,但贵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贵州文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谓“再设计”,是指站在现代设计学科的角度,以促进产业发展的眼光,对现有的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进行设计角度的重新考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产品创新开发,以配合当地文创工艺品产业实现非遗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与活态传承。
-
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非遗项目“龙泉青瓷”为例 2020-06-01
探索文化、非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STEAM”的融合创新之路,是目前高职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基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开展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探索。研究认为:多方参与可倡导实际设计能力的拓展;“STEAM”艺术设计实践形成了“三方参与”和“四方评价”系统;源于生活与文化语境的“STEAM”艺术设计实践,将创造出更加符合非遗与传统手工艺特征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传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