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基于设计创新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江苏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为例 2020-06-01
在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以江苏大学为例。从设计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非遗文化的具体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非遗工作坊、学术研讨、设计竞赛、设计产业化等环节,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供艺术设计教学运用的资源,缓解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非遗文化传承寻找新载体,创造新的设计思维,实现艺术设计教学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
-
传统侗锦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下,"指尖上的艺术"——侗锦的传承情况岌岌可危,一度出现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的现象。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动下,侗锦技艺重燃生机,同时也出现了传统与创新不相容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深入研究侗锦织造技艺、侗锦图纹艺术,将侗锦融入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紧扣传承,立意创新,破解侗锦织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困局,与市场接轨,用创新创意将"非遗"侗锦绽放时代光彩。
-
黔东南州苗族侗族非遗文创产品形象提升的方法 2020-06-0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索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苗侗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思路,其中包括设计思路、创新方法和推广路径。将非物质文化主题元素植入至日常的产品中,使之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相互交融,从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垄断性品牌,最终实现将苗族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标。论文所用方法为通过对凯里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尽量找到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和传承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最后得出论文的结论:首先,对苗侗非遗视觉元素的形态进行拆分重组,使文创产品具有互动性。其次,拓展了文创产品的使用功能,尽量融入现代设计,现代市场和现代生活,重点突出生活性、传承性、互动性,并寻找合适的材质巧妙的对其进行搭配,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数字化需求。最后,论文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和推广建议,以期让苗侗非遗能得到更好的推广。
-
非遗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南狮为例 2020-06-01
本文立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分析南狮文化的特点和各种元素,结合现代人对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阐述非遗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为服装设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
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甘肃在我国历史上作为最早生产彩陶的地区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演绎着璀璨的艺术、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在当今注重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路的背景下,甘肃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明确认知彩陶文化的价值,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力度,为新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创新与优化发展提供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就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
-
天津非遗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凝聚了百姓的感情以及创新能力。我们不但要传承祖先创造的文化宝藏,同时必须进一步地进行弘扬以及革新。现在我国在维护物质遗产层面已然有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非遗层面自身的特点,国家一方面大力投入到登记、整理和继承人的维护工作里,同时还指定了针对非物质遗产的详尽管理方案,配以产业支撑。由此让非物质遗产文化切实和大众的生活关联在一起,使得知道非物质遗产并且加入到保护非物质遗产的群体不断扩大。文章介绍并研究文化符号与天津非物质遗产相关的产品设计。
-
APP界面设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以湖南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界面设计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血脉。作为拥有历史悠久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的国度,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在这互联网的时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人们眼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非物质文化的未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现在网络社会信息传递的便捷,我们利用现在手机APP应用功能,设计一款“湘西非遗”的app,重点设计app的视觉形象和界面设计,结合湘西地区的特色进行标志图标界面设计,希望通过手机app的功能加强对湖南湘西“非遗”的宣传力度,并扩大受众人群,提高文化继承的机会。
-
非遗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东莞市通过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