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他者"话语分析——以广西桂剧为例 2020-06-01
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的个体或社群是非遗真正的"持有者和实践者",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的实际操作中大量"他者"话语的介入,模糊或弱化了他们的主体性声音.非遗保护运动正经历着由"文化持有者"的一元表述向着"文化他者"的多元表述敞开.本文以广西桂剧为例通过分析非遗保护运动中的"他者"话语,试图从理论上厘清社会各方在非遗保护中的话语博弈和应当发挥的力量,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
传家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例要 2020-06-01
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活态性的文化遗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它不仅是传统文化遗产的结构方式,而且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以笔者的观点:以体为本,以人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性,有着特定时代语境的特性,表现出强烈的话语特征。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以词与物的“知识考古”,寻找自己的传统与传承方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传家宝”不啻为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中动态互动的多模态分析 2020-06-01
作为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形式,纪录片这一动态语篇中意义建构的场所由单一模态的文本变为包含多种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话语,不同模态间的协同互动共同实现话语意义表达.本文以手工艺类非遗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为研究语料,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对纪录片中符号资源的分配互动与语篇人际意义的建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结构内容与互动模式发现图像、文字与声音三种模态间相互补充协作,共同活性建构匠人技艺,引发受众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