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1)

共检索到 21 条数据

  • 现代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与叙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一般是建构在地方性表述之上的,而在现代语境下,这种表述正在受到冲击——在传统与当代、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面临着存亡与变革的抉择困境。非遗正从社会文化场景中脱离出来,成为通俗化的表达,并有沦为现代艺术表达的附庸之忧。因此,面对现代语境下表达与叙事的困境,非遗保护应当持有更为审慎的态度。

  • 羌文化语境下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体系反思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至今,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机制以及与此对应的非遗传承人名录机制。名录机制反映了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选择,展示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路,体现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推动了我国非遗事业的规范化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羌文化语境下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反思。

  • 从“小众”走向“大众”: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和非遗保护要求。需要通过提高非遗传承人媒介素养、推动非遗文化整合传播、培育非遗活态传承群体等措施来改善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加速了新闻和各种信息的传播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通简称“非遗”)。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中,不管是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方面,还是从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非遗已经从遗忘的角落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新媒体语境下,对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既要遵循传播的规律性,同时也严格依照非遗的保护要求,不能带有丝毫的盲目性。

  • “非遗”语境下梅州客家山歌的保护传承研究 2020-06-01

    梅州客家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受到业界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当今国家和社会极力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作为"非遗"项目的梅州客家山歌,将传统梅州客家山歌置于"非遗"语境和视野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 “双遗”保护语境下木偶融入武术课程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木偶等"非遗"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面临一些基本性问题进行探讨,如政府发展力度意识薄弱、传承者传承意识匮乏、传承技术体系褪却等问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语境下思考如何发展武术与木偶文化,即武术与木偶的双遗项目通过学校课程平台围绕传承与发展两方面路径发展传统文化,其实施过程中在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得到相应的解决,则借助"融合—创新、传统—现代"等时代话语延续传统文化,从中不仅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继承,而且也使现代文化得以发展。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分析 2020-06-01

    现阶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我国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语言文字方面、生活习俗方面、宗教信仰方面、服饰文化方面、婚俗文化方这些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并分析了非遗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的未来前景。

  • “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重申报"转为"重保护"阶段的"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面临着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样的传媒生态。要在传统和现代、世俗与神圣、地方性与全球性、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存续要素间获得更好的发展,"非遗后时代"像泰山东岳庙会这样的传统民俗必须顺应媒介化社会的现实语境,应和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一传媒生态,以提升社区参与度,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平台、传播形式等层面进行更为多元的整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