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

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述评 2020-06-0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方式、保护困境与路径、区域研究、个案研究、民族视角、研究现状等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述评。研究发现:当前研究重心从对体育非遗的宏观理论性研究转向针对某类别、个案及地域性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文献资料为主转向更加注重田野实证;研究的学科基础更加丰富,理论基础更加广泛;研究目的侧重于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但目前的研究在类别归属、原生态保护、开发等方面存在争议。

  • 从“遗存”到“手艺”—耀州窑研究述评 2020-06-0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其器物及制作技艺因时代变迁而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获得学界关注,如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综观耀州窑研究史,一方面体现出时间阶段性:始于叶麟趾、陈万里、禚振西等人的考古发掘与文献研究;盛于匠人们对古代技艺与古瓷种的恢复;非遗保护工作则将烧制技艺研究提升至新高度,推动了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一方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艺术审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学科视角都对耀州窑给予了极大关注。现有研究成果呈现出器物与技艺研究同步进行、发展迅速的特征。

  • 高校“非遗”教学实践的新成果——程天健新著《西安鼓乐概论》述评 2020-06-01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项的全面、持续推展中,政府、民间社会各有所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大政方略,审核认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入级别,督查“非遗”进展乃至颁布法规;民间传人从原本的“自然传承”渐渐转变为自觉或半自觉的社会性传习传播,为“非遗”保护做出了新的贡献。那么,高等院校在其中应该有什么担当?应该有什么作为?如果应该,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它已经做了什么?凡此,始终是关心这一文化事项诸多人士的思虑和追问。

  • 2003—2017年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2020-06-01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实践的不断推进,传承在各地的非遗个案以及非遗概念、非遗保护价值、非遗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等都得到深入探讨。运用艺术学、民俗学、人类学、中医学等学科理论,研究者对传承在山西各地的非遗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积累了丰富成果。在兼顾这些传统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了2003—2017年公开发表的山西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文献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年出版的相关图书;第二部分是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期刊库2003—2017年收录的各类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