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0-06-01
向外籍人士宣传和推广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乐山区域文化"走出去",提高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名度。在非遗对外传播过程中,翻译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现状并不理想。通过对乐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改善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
-
基于生态博物馆理念的荆楚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研究意义]荆楚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荆楚人民劳动、生活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湖北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研究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系统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重点梳理了生态博物馆研究文献,以荆楚纺织非遗馆的建设为例,对荆楚纺织类非遗保护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到了荆楚纺织类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论]研究认为:构建高效的非遗保护运行机制是前提,搭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打造“生态”理念的社会数字化保护平台是重点,拓展多种资金来源渠道是保障,这为荆楚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传承和保护指明了方向。
-
江苏沿运城市大运河非遗保护立法实证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江苏段流经8市,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沿运城市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出台了诸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制度创新,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用以保护和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强大的制度活力。但是,沿运各市在立法重视程度、立法质量、私权保护、资金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沿运各市要更加重视大运河非遗保护立法,提升立法质量,加强私权保护,开展专项立法,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和传承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入手,同时在校园内以营造“非遗”文化氛围为引导,以多种途径实现传承,不仅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
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0-06-01
向外籍人士宣传和推广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乐山区域文化"走出去",提高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名度。在非遗对外传播过程中,翻译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现状并不理想。通过对乐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改善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
-
高职院校开展“非遗+扶贫”的路径刍探 2020-06-01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攻坚力量。一些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开展"非遗+扶贫"的路径,期望对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
音乐类“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非遗由于自身特殊性需要传承才能使这种文化继续以"活"的形式流传。地方高校集合了音乐传承和保护中更多的优质资源,有鉴于此,文章从地方高校的特点、地方高校传承和传播非遗的有利条件、高校中现有资源的分析、非遗教材的开发利用等就如何将音乐非遗与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进行研究。
-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强完善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保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建立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基于传承非遗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广泛真实地传承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