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黔东南侗戏的保护为视角 2020-06-01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中将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黔东南侗戏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与考察,对侗戏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与不足,在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相关做法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提出完善我国侗戏保护的建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解决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不良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突破口。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有传承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三种基本类型。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必须坚持非遗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原则和非遗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原则。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具体模式的选择,应在综合分析影响互动合作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优化旅游开发模式和强化旅游反哺功能两个方面。
-
口述史: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新范式 2020-06-01
在传统武术项目逐渐褪色、武术传承人悄然老去、经典武术技艺即将失传的今天,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面临诸多阻碍。本文引入口述史的新视角旨在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更多可能,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口述史在武术非遗的研究上体现了鲜活生动、独家记忆,去伪存真、史料互证,追根溯源、修补历史等三大特色;从口述史在武术非遗的实施规程上建构了前期准备、实施访谈、后期整理等三大阶段;从口述史在武术非遗研究发展的前景上阐述了这是记录形式上的革新、实施措施上的简化、发展传承上的拯救。通过口述史视角的引入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研究增添新的动力。
-
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以蚌埠杨氏微雕为例 2020-06-0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精神品质消费时代,城市旅游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现如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具有文化性的旅游活动,不仅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蚌埠杨氏微雕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研究探讨。
-
互联网+非遗技艺生产性保护浅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确保其生命力,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非遗技艺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是非遗技艺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非遗保护应该结合线上和线下形成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各种非遗技艺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生产性保护的具体路径.
-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以东阿县阿胶为例 2020-06-01
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乎永远处在一种矛盾之中,始终无法独善其身。科学技术的飞跃演进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使人们与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快地拉开距离,但人们也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寻求精神家园的寄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永远处在人们的珍视和保护之中。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以东阿县阿胶为例,从技艺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分析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期找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化带动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2020-06-01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之后分析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未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民群众缺少旅游开发理念。最后探讨了促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合理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局;树立品牌理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价值;整合"非遗"文化,避免文化重叠。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