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设计研究 2020-06-01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体验设计之间的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并将体验融入非遗文创产品的转化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设计与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保护与传播提供新路径。
-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转化途径研究 ——以滑县木版画为例 2020-06-01
文章旨在探究精准扶贫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转化途径。分析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发展和滑县木版画的地域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再根据此背景分析提出发展非遗旅游文化产业、工业和手工业结合方式生产、进行现代化再设计、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和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滑县木版画商业转化的五种途径。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非遗进行符合时代的商业转化有助于形成多赢的局面。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也就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一简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就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
关于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建设研究 2020-06-01
在深入分析后,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现如今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不良现状及网站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总结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互联网络平台。以更完善的方式对现有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继承,以系统、全面、生动的教学模式解决现如今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老龄化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注入了年轻的血液。同时,与现代科技VR全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向大众展示一些非遗的技艺,使大众对非遗文化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眼球,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保护在博物馆中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① 2020-06-01
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博物馆为依托有了进一步亲近大众和传承保护的机会。但在非遗保护与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受非遗自身性质、博物馆展陈局限、时代审美变迁等因素影响,很多丰富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在博物馆中展示,非遗本身如何传承发展,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更有非遗项目面临消逝的尴尬境地。该文梳理非遗保护在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相关应对策略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 2020-06-01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的核心观点。通过比较分析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展开非遗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提出从设计学科构建一套集非遗图案设计、品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传播设计于一体的课程群教学实践模式,以此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 2020-06-01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在我国基层的宣传工作中,地方文化馆成为主要的宣传机构,同时,这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地,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文对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进行研究,介绍了其职责与能力以及应该运用的措施.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本文基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探讨非遗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使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加强非遗文化宣传与推广、优化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内涵、打造非遗文化衍生产品龙头企业、借助内蒙古各级文化产业园区,依托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等多视角、多维度的传播途径,对内蒙古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发掘内蒙古地区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价值,拓展新的发展模式,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审美、产品功能的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地区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有利于对内蒙古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