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2020-06-01

    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作经验,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非遗对其形成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本质的角度来看,非遗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体现展开一系列浅谈。

  • 基于公众感知的芜湖铁画非遗旅游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 2020-06-01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芜湖铁画保护与传承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从公众感知视角,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的保护及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芜湖铁画非遗旅游产品保护与开发的结构和模式。

  • 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0-06-01

    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下,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文简称非遗保护),并寻找两者的融合点,实现美丽新农村建设规划。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索。

  • “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定位及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目前,我国戏曲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非遗后时代”。非遗保护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戏曲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些困扰戏曲发展的实质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造成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的功能定位把握不清。“非遗后时代”的戏曲艺术定位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文化遗产侧重“保护”,当代艺术侧重“开发”,只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保护”与“开发”工作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 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好的关键在于产业化,非遗产业化是最好的传承,推进非遗新兴业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而且能够实现非遗产业化的经济价值。文章回顾连云港非遗产业化进程,发现由于传承人匮乏以及非遗与产业化结合的弊端等因素,连云港非遗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本文基于连云港非遗产业化现状,从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促进非遗动态保护等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 非遗名录中针灸类项目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传统医药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第九大类,针灸类项目归属其中,以广东省级非遗"针灸(岭南火针疗法)"为实例,阐述在非遗名录中针灸类项目在高校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及专业教育实践方式。针对非遗名录中针灸类项目在高校中开展传承与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索性分析,对在医药高校中开展非遗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总结。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无锡市中医医院为例 2020-06-01

    本文系统分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本单位在非遗档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最后就如何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如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人数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等。做好宣传工作、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剪纸内在价值的提升反促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是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