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边走边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座地域的文化传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凸显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已成当务之急。非遗究竟在何处?它是珠江、辽河的水,是滚烫的老黄酒,是余音绕梁的粤韵清音。非遗不是静态的目录,它是活生生可看可听可见可闻的动态生命,它藏在广东永庆坊里

  • 白酒申遗“进行时”,合力发声共勠力! 2020-06-01

    本刊讯:2020年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几年,不仅酒行业内呼吁白酒酿造技艺"申遗",众多酒企业也一直积极参与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行动。2014年,中国酒业协会成立文化委员会,2017年,成立白酒文化国际推广委员会,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白酒的文化底蕴和消费方式,探索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为中国白酒申遗开路和夯实基础。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联合部分白酒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白酒酿造技艺申遗相关工作。就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党委书

  • 晋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2020-06-01

    日前,晋江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晋江市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非遗传承人代表宣读了移风易俗倡议书,举行了《晋邑遗风·徐维耕民俗摄影作品集》首发和赠书,为苏统谋南音传习所授牌,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披挂绶带。启动仪式结束后,晋江市第十二届南音演唱节活动在市文化中心广场拉开帷幕。除了南音演唱节以外,现场还设有14个非遗项目体

  • 汲取文化力量 赋能辽宁振兴 ——专访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 2020-06-01

    非遗是国之瑰宝,将其发扬光大,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创新,应时而变,以开放共享的心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之道。一言以蔽之,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亟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一群有识之士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彰显出非同凡响的动人风采。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一时无法实地采访更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今后,我们将对更多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凤箫动天地 鱼龙舞千年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承载着悠久历史、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福州举办。从本期开始,本刊与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推出“传承”栏目,集中展现福建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非遗资源。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基于国外研究的理论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商品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但是国内外对此的研究都稍显薄弱,尤其国内学者对于非遗的价值、真实性、商品化的研究尚缺乏与国际学界的对话。基于国外前沿的遗产思辨研究视角,本文提出了一种"过程式"的视角,把非遗商品化过程和非遗的价值构建过程进行整合,以云南丽江的非遗为例,揭示了非遗商品化过程中的动态价值构建过程和多元价值构建过程。研究突破了国内既有传统理论视角的局限,通过建立创新的非遗思辨视角来审视非遗商品化中出现的遗产价值、文化变化、真实性等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