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性别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来源于“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关于非遗概念的起源,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非遗概念可以追溯到两个起点:来源于日本的“无形文化财”概念,[1]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1989)》中对“民俗(传统的大众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关。
-
公共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以金陵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目的 /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既是法律要求、文化担当、自身职责所在,同时也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以金陵图书馆近几年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保护的实践为例,同时结合其他图书馆的实践,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帮助公共图书馆在宣传、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方法 /过程]介绍和分析金陵图书馆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的案例,包括建立非遗数据库,开办专题讲座,开设主题展览,举办演出,开设培训班,将非遗作品纳入文创经营范围,组织读者深入非遗创作第一线七个方面。[结果 /结论 ]基于对这一案例的分析,针对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提出思考:利用好网络直播平台,扩大非遗受众面;利用好名人效应,提高非遗关注度;利用好AR/VR技术,提高非遗吸引力。
-
文化和旅游部部署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明确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S)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将在广州市联合主办主会场活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邀请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参加,包括展览、展演、座谈、论坛活动等
-
新时代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艺术美学、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民俗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它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创造和积累,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与家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习惯。一、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在古都开封举行 2020-06-01
为推进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2019年开封市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本期培训班于4月23日至25日举办,来自开封市各县区百余名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部分武术门派掌门参加了本期培训班。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开封市非物
-
浙江瑞安非遗保护创新经验纪实 2020-06-01
瓯越古邑瑞安,自三国建县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瑞安人民创造了众多独特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通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扎实推进非遗品牌建设,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保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传承,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展。本文从提出"非遗"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对传承人、传承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际案例研究,总结出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挖掘遗产背后普世价值观、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资源与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有效经验,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以江西省图书馆建设《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为例 2020-06-01
本文从内容框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简要介绍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情况,并通过分析江西省图书馆建设非遗库遇到的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