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文化产业视角下传统戏剧类非遗自救路径探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戏剧类非遗,在现代语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凋零,面临严峻的形势,其中有些戏剧类非遗甚至濒临灭亡。在其发源的民间生态遭破坏、受众大量流失、传承能力缺失、发展前景堪忧的现状下,传统戏剧类非遗进行文化自救势在必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的传统戏剧类非遗应进行产业化运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化自救迫在眉睫。
-
我的非遗情结 2020-06-01
我叫宋进潮,现任保康县文化馆副馆长.2005年,我开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发现,保康有很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我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毅然了踏上了非遗申报之路.风雨十三载,我义无反顾,先后申报了70多项县级、10项市级、2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沮水巫音》、《黑暗传》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为保康赢得了荣誉,为保康文化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品牌基础.十三年的申遗之路,让我与非遗传承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也发生了许多让我终身难忘的故事.下面,我讲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
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小学 公安说鼓子:走进央视 2020-06-01
非遗项目解读公安说鼓子是流行于湖北省公安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公安县独有的一张文化名片。而位于公安孟家溪镇的桂花台,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家乡。"三袁"皆为万历年间进士,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主张不受俗套约束,追求个性的张扬
-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侧记 2020-06-01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捉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撑起法律“保护伞”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重要财富宝藏,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被誉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接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代表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气质和民族凝聚力。江西历来非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赣鄱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
-
“非遗”之花绽放 2020-06-01
2018年中央财政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预算为72377万,较大幅度提高了非遗专项资金预算不久前,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下达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合理安排,做好与文化部门的沟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央财政用于非
-
浙江金华:多彩非遗活动亮点纷呈 2020-06-01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浙江省金华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遗保护、金华实践"为主题,以"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激活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等为主题口号,将非物质文化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智慧和文化蕴涵,对提升区域知名度,打造城市靓丽名片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栖霞市是胶东农耕文化、道家养生文化等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解全市非遗传承发展情况,助力打造最具胶东风情的文化展示区、产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