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4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动态”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该组织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保护和促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联合国的层面,继2005年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之后,又于2008年出台了《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并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

  •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五大类型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遗相关实践活动已生成一定规模的游客需求,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大量案例实践的分类梳理,提出了当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5种主要类型并加以分析。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性别研究综述 2020-06-01

    性别视角在近年来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传统舞蹈是以两性身体为根本载体的动态艺术,通过对中国"非遗"传统舞蹈类性别研究文献的检视,结合"非遗"传承人的空间和性别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相关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性别简化,对男性关注较少;多关注"非遗"实践,对性别理论研究较少;多历时性个案研究,比较研究较少等问题。这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0-06-0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并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非遗项目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着深刻联系,具有文化“育人、娱人、治人”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研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加以阐析。

  • “走向消费”——从民俗文化到消费资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从消费社会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赋予消费这一日常行为以文化的灵性,消费文化便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的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就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是有文化符号的"商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入手,研究发现,当非遗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它便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它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消费社会、非遗效应、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理解。

  • 锡伯族非遗资源文旅创新 2020-06-01

    锡伯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资源,同样也有文旅创新的可能性,怎样合理地利用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创新的可能性,充分发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本文分析了沈阳锡伯族的周围资源,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创新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为非遗资源文旅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0-06-01

    2019年7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从非遗保护能力的理论构建、博物馆社区参与的实践经验、非遗口述史和文献整理、非遗高校研培实践与非遗教育、非遗保护的文化诉求五个方面阐释、讨论,反映了学科视野下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

  • 乡村非遗品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以纪录片《父与子》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之一。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是纪录片的主题思想,讲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传承人的情感故事,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随着现代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艺术表达形式形态各异,运用记录影像的表现形式来讲述传承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是非遗纪录片的创作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