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基于河北剪纸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 2020-06-01
河北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本土特定的文化背景及风格艺术形式,其传承更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多重社会价值。本文旨在对河北剪纸特点、技艺和内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将其融入与现代人生活相关的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使其能与现代创意互动结合,探究一条在当代实现剪纸非遗传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
浅谈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人类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劳动生活写照,是历史不断沉淀下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智慧以及文明的优质结晶,是民族美好愿望和美德品质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情感与文化历史交流的重要桥梁。文化馆以其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具备着特殊优势,所以,文化馆要最大限度上彰显此类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
逃逸与融合:山地社会里的非遗传承 ——以三岔傩戏为例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恩施傩戏历史悠久。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傩戏是依靠当地"端公"团体和他们比较严格的"度职"制度传承下来的。这一建立在山地社会、乡土社会、熟人社会里的师承制度规矩严格,它一方面确保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组成部分的傩戏表演技艺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传承,拒绝了未经师承而获得端公资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亦使傩戏传承人与官方正统文化一直保持着较远的距离,强化了其"逃逸文化"的属性。山地社会为这些自我保护机制的延续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使端公文化融入乡土,成为根基深厚的民间信仰。因此,恩施傩戏的非遗保护工作理应将与其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端公群体纳入到共同的文化系统之中来考量。
-
非遗视域下对武当道乐乐团培训的探析 2020-06-01
以武当道教乐团培训为例,从非遗保护传承的角度对武当道乐乐团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政府、传承人、高校、社会力量在道教乐团培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析与思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自身的造血能力与唤醒大众文化自觉。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
-
浅析教育视角下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随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文化理念层面的转变,使得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力度不断地加大,如何有效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具有很强现实意义与必要性。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社会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渗透,不仅仅能够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基础探究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问题及对策,十分关键。本文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传承的实践,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为今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
文化自信理念下的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前的形势下,文化自信已经成了我国的发展战略,这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是万千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化自信理念下,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
关于综合音乐类高校开设非遗传统音乐课程试点项目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前,它却日趋危亡需要更多人关心和参与保护。现今。大学生大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自知甚少。对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保护的了解程度较浅,大多存在着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精神缺失,崇尚现代音乐文化等。因此早高校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推动大学生对非遗教育和保护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