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的探讨 2020-06-01
基于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的重要作用,构建相应的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档案,并妥善对非遗传承人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是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东阳木雕继承发扬工作中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本文就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案例探析——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财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技"视角下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以庄子"技进于道"和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艺术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感知非遗知识,习得非遗技艺,领略非遗文化。本文通过非遗教学,探析"进技"视角下学校"非遗"的传承、发展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
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乃至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其传承的最终目标是让其回归民众的生活。以立法形式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寻立法过程中与现实不符的部分,以乐观而富于现实可操作性的思维不断优化立法,是非遗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而在广大民众尚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觉了解和深入认识的现状之下,传播普及可以视为传承的前站。
-
民族院校在“非遗”传承教育中的探索 ——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承载着各族人民世代承继的传统文化智慧和记忆载体。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热潮,新时代和现代化对其提供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族院校在"非遗"传承教育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开展教育成为亟须关注的问题。
-
构建契合非遗语境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非遗”特色教育思考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各高校艺术专业纷纷寻求打破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潮流,在一统化的教育模式下寻求突破点和契合点。云南民族大学设计专业凭借地缘优势,通过将非遗资源引入特色课程、毕业设计和校内文创基地,从而构建起契合非遗传承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本土"非遗"保护工作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
教育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学院隆重举行。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非遗大师相聚春城,共同探讨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届大会以"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多层次、多主题的演讲、研讨、展览、体验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来关注"如何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纺织非遗商品与文旅融合"等话题,共同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0-06-01
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属于非遗传统文化既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部分,如"三寸金莲"就属于典型的文化糟粕。当前一些地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了摇钱树,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打造假民俗,甚至将一些荒唐的民间习俗、传说申报为非遗项目。这其实是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生态,也是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
-
教育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学院隆重举行。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非遗大师相聚春城,共同探讨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届大会以"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多层次、多主题的演讲、研讨、展览、体验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来关注"如何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纺织非遗商品与文旅融合"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