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41)

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转向 2020-06-01

    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下发,大众视野再度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重点关注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冲击之下,非遗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非遗的相关研究又是如何实现由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由传统媒体到社交传播与微传播风行的转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和传承一直是亟待优化的难题。在维护传统文化不变质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智能化技术——全媒体传播、大数据精准锁定关注用户和消费群体、全方位数字化记载、数字化智慧教育等——为后人展示更加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传承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沉淀非遗文化核心。

  • 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 2020-06-01

    二十一世纪是生产力迅速提高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已经掀起了一场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潮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完整灿烂历史文明的国家,不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数量庞大、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极具魅力、具有重要考察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诸多有利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非遗发展。艺术类高职学校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在非遗传承和创新活动中发挥长处,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鉴于以上所述,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艺术类高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并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改革思路,以供相关人士进行探讨和交流。

  • 基于”德化瓷烧”非遗传承的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大部分都采取传统师徒制的口传心授方式,很难在现代教育系统内系统、规模的培养人才。这就导致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边缘化,并且陷入发展困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护与传承“德化瓷烧”这一非遗传统工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可行策略研究 ——以平湖西瓜灯项目为例* 2020-06-01

    平湖西瓜灯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建设弱化等问题;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组建专兼队伍、建设优质基地的方式,进而达到非遗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协同促进、实效提升等目的。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针对花艺陈设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分析,阐述如何让传统插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秉承中国传统文人内核,同时又有机结合当代设计思维、先进理念进行研讨。从我国传统花艺的背景,非遗传承困境及市场现状,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及本质,如何传承创新四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从设计学角度以期能够给予相关行业从业者有效帮助。

  • 山西非遗文化旅游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又被称为无形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非遗在全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面上也相应出现了大量非遗旅游线路产品,但依旧无法使山西省的非遗文化"走出去"。因此,如何为非遗文化搭建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探析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传递信息的功能和旅游的独特性,进一步寻求山西省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式,有利于提升山西省非遗的传播效果及传播多样性。

  • 非遗传承与女性赋能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研究——以侗锦织艺应用为例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遗传承与女性赋能”精准扶贫进行实践性研究,旨在围绕精准脱贫这条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女性赋能相结合。以非遗传统技艺继承的基础上,运用侗锦织女性赋能相关技能培训项目为载体,帮助农村贫困妇女提升技艺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为推动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依据。通过系统模式研究及实践活动开展,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可持续发展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