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保护城市文脉 创新非遗传承——浅谈杭州市下城区“非遗在社区”城市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的传承及发展为研究切入点,以杭州中心城区下城区"非遗在社区"为案例,深入研究"非遗+社区体验"的实践做法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道路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
关于高校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川北大木偶传习班为例 2020-06-01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大木偶不仅是我国稀有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享誉盛名.为了确保木偶艺术的薪火相传,除了剧团带班的方式,更是联合多方办学办班.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木偶传习班为例,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分析高校非遗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实际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雄安新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雄安新区区域内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是急需开垦的处女地,探索新区非遗手工艺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机制和路径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为雄安新区保护非遗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
南浔区善琏镇:首设非遗传承服务队 2020-06-01
湖州产的毛笔,简称"湖笔",有着2000多年历史,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浔区善琏镇是有名的"湖笔之都",2015年,以打造"笔尖上的善琏"为理念,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湖笔文化,南浔区善琏镇人大成立了一支由18名人大代表组成的非遗传承服务队,他们经常深入校园、社区开展公益宣讲、技能结对、调研督办等活动,以特有的形式传承、发扬湖笔文化。
-
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使我们痛心和遗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那么如何进行保护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是文化研究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合作也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是当前大师工作室引领下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结合这些问题探索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实践路径.
-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实践路径的构建 2020-06-01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能仅限于政府,要从“活态文化”层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未来。高职院校在立足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发掘自身优势,尤其是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中,不断拓宽与地方非遗产业的融合范围,解决非遗传承人培养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传统手工艺行业、企业、非遗办等主体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需求,开展实地性研究,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为使命,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路径。
-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非遗体育舞蹈“阿细跳月”的传承协同发展浅谈 2020-06-01
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带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村寨,其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众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虽然近年来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加强人们对民族村寨的保护意识,使村寨人们主动承担其建设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从而有效促进民族特色村寨与体育非遗传承的共同建设与发展。本文主要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可邑村为例,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体育非遗传承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
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制茶的局限,现在该非遗技艺的传承后继乏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发展,将非遗技艺嵌入专业和课程,为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做了一些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