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数字媒体技术融入非遗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质量,保障其有效传承延续,可适当引入数字媒体技术。文章讨论虚拟现实、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媒体技术的高度技术性对弘扬非遗文化的帮助,分析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缩小匠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数字媒体技术可助力非遗的保护与继承,不仅可以大幅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收入、有效减少地方政府资金投入,而且可以满足社会文化发展要求。
-
皮文化非遗传承应该引起重视 2020-06-01
本月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日,各地有关部分举办了多种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意在通过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与非遗传承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下的学徒制模式里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而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具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以下就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的优势进行首要阐述,结合非遗传承现实困境的列举,继而找到现代学徒制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应对之策。
-
皖北地区非遗戏曲传承人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研究 ——以阜阳地区为例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当前皖北地区非遗戏曲传承人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非遗传承人后继乏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薄弱以及保护制度较为机械化等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创新非遗戏曲传承人的培养方式,培育公众和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性以及建立较为完备的非遗戏曲传承人保护机制,以推动皖北地区传统戏剧的健康发展。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多是以口传心授为主,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成本,全面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一种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新范式。
-
非遗传承在视传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文章阐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利用"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具体阐述了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非遗传承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一形式的实践意义。
-
承传与转异:陕西陇县阎家庵血社火个案调研 2020-06-01
陕西陇县的阎家庵血社火是全国此类民俗中唯一在夜晚以地台社火形式进行表演的民俗事象。从字面来看,“血”的物质性以及由其所产生的“血腥”视觉效果,是“血社火”概念之所以产生的核心要素,但是,阎家庵的血社火民俗在未经“改造”之前却并非是以“血”作为视觉装扮要素的,而且在其承传过程中,随着时代因素和非遗保护语境的更变,该民俗的内质细节和形式也发生了某些转异。本文基于民俗传承与转异的关系,对该案进行细微的民俗学窥视,借而探究当下时境中的民俗生态渐变的诸多要素,以期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性思路。
-
非遗传承在视传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文章阐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利用"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具体阐述了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非遗传承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一形式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