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关于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2020-06-0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基于当前形势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推动传承机制的建设进程.鉴于此,各地区应深入剖析当前的具体发展现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积极的整理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探析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以非遗传承为探究视角,思考如何有效建设传承保护机制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教育领域,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既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又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剖析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划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据此分别构建了校遗渗透、校遗交叉、校遗双向3种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
基于大数据视角下贵阳市非遗传承人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宝贵财富,非遗保护的重点目标即传承人保护.目前,贵阳市非遗传承人的处境不佳,传承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传承制度有所缺陷.加之当前贵阳大数据产业飞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对贵阳市非遗传承人现状及贵阳市非遗传承发展及问题展开分析,并对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 2020-06-01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也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向多元化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转变,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但促进传承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遗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营造非遗的文化生态环境,探求非遗文化认同和活态性保护模式,增加传承人身份认同和传承的自为意识无疑是提高非遗存续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
新时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 2020-06-01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护机制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却面临着传承人法律概念、地位界定不明、源生族群的特殊权利关注不足、非遗传承开发利用制度不完善、非遗传承权益救济措施缺位等问题。在借鉴日本、巴拿马等国家非遗保护经验基础上,可从非遗保护责任制度及救济措施、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源生族群特殊权利保护等方面着手寻求突破。
-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以黎明职业大学传承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2020-06-01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之后分析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未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民群众缺少旅游开发理念。最后探讨了促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合理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局;树立品牌理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价值;整合"非遗"文化,避免文化重叠。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非遗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涉及面较全。但是,研究并非尽善尽美,还有一些亟待厘清和需要反思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从非遗的可沟通性、非遗的传承人制度、非遗开发、非遗的数字化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希冀加深非遗的理论认识和保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