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有效保护 2020-06-01
吉林市拥有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政府和非遗管理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但在传承人管理上,还存在着传承人后继无人、缺乏活动经费和场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传承人后续教育和培训不均衡等问题。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是非遗能否传承的关键。为实现传承人有效传承,吉林市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传承方式,扩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构建多方位的传承渠道;建立健全传承人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传承人口述史抢救和数字化保存工作;加强传承人培训和场所建设,充分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创新上的作用。
-
继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与利用 2020-06-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理念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我国国情和非遗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基本方针、原则、理念,并指导了我国非遗保护政策法规、名录体系、传统工艺振兴、抢救性记录、传承人群研培等工作实践。工作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处理好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切忌损毁非遗核心价值和表现形式,滥用开发非遗,切忌非遗产业化。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
“非遗传万里”:帮非遗打开一扇窗 2020-06-01
每一位非遗传承人身上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更是一扇窗口,让大家通过他们了解传承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非遗文化。随形雕刻、入“石”三分的俏色石雕,浓缩生活、质朴大气的蒙古族刺绣,以铁为笔、以火为色的传统烙画……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中国人生活的养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非遗”概念已
-
高职现代职教课程《民艺鉴赏与制作》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民间艺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基于此,课题立足高职院校,以非遗名录中的齐鲁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建设为切入点,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现代职教课程平台《民艺鉴赏与制作》,通过现代职教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将齐鲁地区优秀非遗、民艺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数字化网络课程,促进齐鲁非遗、民间艺术与高职教育、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让高职院校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助力非遗传承、创新发展。
-
英石碟景创作与中学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广东英德英西中学结合中学美育教学,充分挖掘英石假山盆景的本土化特色与魅力,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创作形式及教学手段,传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英西中学美术科英石碟景教研小组的教学过程包括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底图构思和设计、制作实践、交流与点评4个教学步骤。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的教研活动重在结合美育培养与技术实操两方面。
-
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0-06-01
12月12日,由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商业创新大会组委会主办,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协办的"论非遗辉煌成就展非遗美好未来——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200余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非遗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徐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商报社旗下的《中国收藏》杂志,创刊至今20年时间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采访、宣传和报道,始终和非遗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密切相关,一直为非遗保护与传承鼓与呼。其次,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可以说,这项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
现代学徒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在传统的师徒制模式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人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优势、以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本,以培养现代学徒职业价值认知,来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范式。
-
浅谈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020-06-01
院本文主要以浅谈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为主要依据,从推动有关产业发展、惠及民众生活、树立民族灵魂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