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

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以新身份谋发展——台胞陈荣文获评大陆“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与有荣焉,这成为我的新使命。台胞陈荣文获评福建省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如是表示。近日,福建省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金门县的陈荣文成为首位获评漳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台湾同胞,他擅长的门类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漳州、泉州、厦门和台港澳、东南亚地区。

  • 论社区教育与闽南非遗的保护传承 2020-06-01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对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闽南地区拥有南音、德化白瓷、漆线雕、送王船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镇化、传统文化市场萎缩的影响下,一些传统艺术后继乏人,传承继层,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政府加大保护非遗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展保护非遗的宣传活动,加强保护非遗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完善非遗法律法规保护机制,同时增强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 “送王船”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2020-06-01

    送王船作为一类主要在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华社盛行的民间信俗和宗教仪式,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定的理论关怀与现实意义。历史学人和社会学人在将中国的宗教作为整体来考察的时候,重视比较其中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以及凸显地方和时代特征的特殊性。 [1] 而近年来,"王船"的专题研究逐步超越了历史学和社会学,充分融入了政治学、建筑学、人文地理学等多重视域,呈现了跨学科百花齐放的趋向。文章以闽南的王船仪式的当代研究与实践作为研究主体,发掘与探讨王船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所呈现的情境化与多样性,制度化与社会性,地方化与跨国性,明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客观形势与机制动力,以求为我国、我省和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反思与启示。

  • 福建南音馆阁现状调查报告(上) 2020-06-01

    众所周知,以福建省泉州地区为代表的闽南区域文化——南音,是一朵弥足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奇葩,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被学界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作为与昆曲、古琴等全国性的中华优秀民族艺术品类并驾齐驱的"双料""非遗",南音无论历史价值还是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