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非遗”传承在高职教学中的定位与思考——以阿蓬江流域雕刻的研究及应用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作为具有国家命题高度的研究项目一直广受关注,也由此引发了一些领域和行业较多话题讨论。作为文化、艺术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当前探研命题的同时也成为教育领域中众多高校在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开展理论竞技的战场。像这类具有浓厚地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文化价值的命题也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和教育信号。该文以笔者自身艺术研究及教学为视点,在研究武陵山流域的石雕、木刻过程中,发现并综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像非遗教学与传承并举的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如何解决?带着这些疑问以及对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关注,笔者特撰写此文,尝试探讨和分析像武陵山流域石雕、木刻这类民间非遗工艺,在现代高职教学中该如何更好开展教学。
-
浅谈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020-06-01
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在这历史长河中,涌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产物,雕刻就是其一.雕刻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自从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被我们所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作品被我们加以重视和保护,雕刻艺术当属其中.竹雕刻是多种雕刻艺术的一个门类.但是,现如今,竹雕刻艺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没有良好的渠道让大众更进一步地区了解它.虽然在非遗保护的状态下得到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并没有完全地向大众展示它的优良,所以竹雕刻艺术要用它的艺术价值再加上一定的渠道来进行传承
-
『雕』出千古众生相 2020-06-01
在人口仅30万的浙南小山城泰顺,存有超过200项非遗名录项目,木偶头雕刻就是其中极富盛名的一项。据考证,泰顺木偶戏发源于北宋末期,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木偶雕刻人的传承和创新下,不断焕发新生机。2014年,泰顺木偶头雕刻人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茶坑石雕刻技艺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将"非遗"人才培养融入职业教育,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等多方面,探索"非遗"项目校园传承模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探索 ——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家族或师徒的传承,这种传统传承方式却使我国宝贵的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局面。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期望以徐竹初木偶艺术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深化对非遗艺术的认识,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
-
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飞黄杨木雕刻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020-06-01
乐清黄杨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使这一技艺得以更好传承与创新,需拓宽市场,将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创产品相互融,挖掘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设计出兼具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数字化的设计制作方法能够优化非遗手工艺的制作,使旅游文创产品既具有量化生产的标准性,又含有手工技艺制作的温度。通过旅游文创产品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传播。
-
基于南京非遗文化的家居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雕刻及金陵竹刻为对象,针对这两种非遗文化在家居上的应用,从制作材料、文化传承、实用性以及开发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统家居设计提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建议与参考
-
关于构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的研究——以徽州雕刻技艺APP开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人文积淀下的文化的产物。目前申报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还是有部分民众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对非遗文化认知还停留在相对浅薄的层次,这种情况多半与宣传、教育等因素有关,加强教育是植入途径的重中之重。为此,从构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研究出发,以徽州雕刻技艺为例,提出网络平台横向发展和竖向传播的途径和方法,给以后的网络实际APP的运营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