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昆曲发展的南北曲韵与文化传承 2020-06-01
2001年5月,昆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戏曲艺术惊艳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昆曲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南北各表”的历史流变,又有“韵学统一”的唱曲规范。曲分南北,用韵讲究,从“止于吴门”到成为全国性的戏曲,昆曲的最终发展和曲韵标准的最后设定,呈现出中国文人“雅言”“正音”的文化传承理想,也是非遗继承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
从本雅明“光韵”理论看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价值与传承 2020-06-01
本雅明"光韵"理论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使艺术品的"光韵"逐渐凋谢。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的技艺传承历史、传承人群的故事、作品的独特魅力,承载了迷人的"光韵"。然而,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偏移,非遗"光韵"遭受廉价工业复制品的外来冲击,又因在保护过程中卷入混杂的市场而日趋凋谢。注重发掘、传播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光韵"价值,有利于实现其在工业复制品时代的传承与保护。
-
从湘北大鼓到原创舞蹈《湘北鼓韵》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鼓盆歌"——原名澧州大鼓,又名湘北大鼓,是常德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在国家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保护的同时,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值得人们去研究与探索。湘北大鼓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后人保护、传承、研究与开发。湘北大鼓以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和存在,对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向前发展有积极推进的作用。作品《湘北鼓韵》声与韵、形与劲的融合,是湘北大鼓艺术形式创新的高度体现,并阐述了湘北大鼓以舞蹈的形式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地方高校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重新审视本土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湘北大鼓课程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地方高校凝聚特色具有重大意义。
-
“千年蔚州.纸上新韵蔚县剪纸艺术展”在京开展 2020-06-01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全社会更深入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提高蔚县剪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9月2—11日,河北蔚县推出的“千年蔚州.纸上新韵”——《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遗产项目蔚县剪纸艺术展在北京举办。该展览以蔚县剪纸的发展与传承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积淀、技艺传承、发展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