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1)

共检索到 131 条数据

  • 基于品牌文化视域下非遗项目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日增加,对于人民精神上的满足已成为一种社会主流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对于祖先智慧的结晶,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去看,别有味道.品牌文化产业逐渐兴起,文化的精髓被传承,把文化用标签的形式更好的展现给大众,在这样的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应用研究会更具价值.对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解放思想,用全新的理念和手段将非遗项目"活"起来.基于这样的现状,为非遗项目的保护提出设计策略

  • 非遗表演类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浙江经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举措,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浙江经验"。本文将目光投向浙江表演类非遗项目,围绕着国家政策、国家名录里的项目保护与传承现状、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旨在为深入推进非遗表演类项目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 高校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策略探究 ——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具有的教育、健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利于高校打造特色品牌,但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文化冲击、利益至上、传承方式单一等困境,难以发挥培养专门人才、铸造灵魂的主体作用,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高校与体育非遗项目协同发展的策略,通过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引入、体育专业课程对接和借助高校赛事推广等策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 加强保护利用 让非遗“活”起来 2020-06-01

    河北省正定县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物众多。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正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定通过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非遗宣传、保护开发等举措,加大对非遗的保护、抢救、挖掘和整理力度,打造了一批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传统文化瑰宝,扶植培育了常山战鼓、正定高照等特色民间文化产业,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让文化遗产造福社会的目标。

  • 非遗文化活化项目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初探 2020-06-0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方音乐类非遗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是对当下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促进非遗文化活化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落实。大运河文化是活的文化遗产,代表人类迁徙流动,产生文化的时空的交流。该研究从非遗不同层面的文化研究入手,以京津冀大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为基础,将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形态表演功能与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对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及未来对社会形态文明建设产生的作用进行精确判断。

  • 铜川市举办“薪火传承谱华章”非遗专场演出 2020-06-01

    8月13日晚,由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薪火传承谱华章"非遗专场演出如期上演。演出通过各类非遗类节目展演、主持词宣讲、大屏幕展示等方式,向在场观众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常识、我市各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情况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日常传习情况。

  • 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研讨会在河北邢台举行 2020-06-01

    2020年9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研讨会在邢台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人参会。此次研讨会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开拓思路,激发传统工艺活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促进京津冀纺织类非遗协同助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 基层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以安吉县梅溪镇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为个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对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该情况,笔者展开了以安吉县梅溪镇为例的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调查研究,阐述了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对制约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