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7 条数据
-
非遗文章大 传承活起来 2020-06-01
郯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完善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20项,县级非遗项目96项。近年来,郯城县紧紧围绕“文化扶贫、非遗助力”这一主题,将深挖非遗资源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传承特色非遗项目,全力打好非遗助力脱贫攻坚这张牌,让非遗传承活了起来
-
非遗语境下传统技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 2020-06-01
温州发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由区域传承逐渐过渡为高校传承,1991年成立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原名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2014年入选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所作为非遗的实体承载空间,开创了与发绣技艺发展相吻合的传承机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本文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通过对发绣传承基质的探讨,寻觅出适合的维系传统技艺本真性的方式。
-
浙江瑞安非遗保护创新经验纪实 2020-06-01
瓯越古邑瑞安,自三国建县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瑞安人民创造了众多独特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通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扎实推进非遗品牌建设,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妈妈制造”助力非遗技艺走向山外大舞台 2020-06-01
“妈妈制造”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妈妈”这个称呼非常亲切,而参与制作这些非遗手工艺的老阿妈们也都是妈妈
-
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2020-06-01
2019年6月8日至1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蒙自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承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主会场红河州蒙自市,分会场官渡古镇、云南大学及
-
春天,淮阳向世界发出邀请 2020-06-01
世界非遗聚淮阳,春风十里等你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3月8日至4月7日在河南省淮阳县举行。一年一度的羲皇故都朝祖会同期进行。本届展演活动以“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以陕西、青海、河北、四川、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展演分6场,共有35个项目参加展演活动,其中世界级项目3个、国家级项目18个、省级项目5个,市县级项目9个。
-
画唐卡,是自己的选择 2020-06-01
走过暗的楼道,尽头拐弯,突然步入一处明亮之地。左面落地长窗,藏蓝色的窗帘拉了一半,窗下一个少年,坐在藏式座椅上,身体前倾,正对着画布专注勾勒。黑色渔夫帽,高鼻浓眉,牙齿雪白,在金色阳光里他就像藏族版吴亦凡。右面展示柜,雕花漆画,色彩与座椅上的暗红绣花毡子配应。这里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位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创始人唐卡非遗大师罗珠巴松有事外出,《中国青年》记者釆访了少年的老师、巴珠的哥哥——桑杰,探寻年轻人对唐卡(藏式绘画)文化的继承
-
北京非遗“进社区”写进条例 2020-06-01
前不久,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此次亮相的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条例的保护范围,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草案还增加了支持非遗“进社区”的条款。例如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社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文化产品、服务纳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室)服务项目目录。